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教学策略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马永梅
[导读] 质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让学生消除顾虑,敢于质疑;激发兴趣,乐于质疑;给予时间,能够质疑;教给方法,学会质疑。

澄江市阳宗小学  马永梅

【摘要】质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让学生消除顾虑,敢于质疑;激发兴趣,乐于质疑;给予时间,能够质疑;教给方法,学会质疑。让质疑为学生学习语文插上有力的翅膀。
【关键词】  质疑    方法    能力  
       古人云“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是增长智慧的阶梯。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发明创造都起源于疑问。哥白尼从小爱提问题,最终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学生学会了质疑,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获得知识的“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智慧的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保持质疑的激情并设法解决疑惑,就像给学生学习语文插上了强有力的翅膀,学生就能在语文知识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
        一、消除顾虑,让学生敢质疑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真是太懒了,课堂上只会听,从来不知道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长期下去学习语文的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真是叫人头疼啊!”其实这是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畏惧心理,即使他们心中有疑惑,也不敢质疑,生怕质疑遭到老师的训斥。由此可见,学生质疑能力的幼芽需要老师精心的呵护。老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做到态度和蔼、语气亲切,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努力消除学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理顾虑,敢于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得不当,老师不指责,鼓励其能积极动脑思考;对于问得精彩的问题,老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第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质疑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这就为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质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乌申斯基也曾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才会去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激发兴趣这一情境的创设,总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只交给学生“学答”而没有交给学生“学问”。要使学生产生质疑的兴趣,老师必须努力创设质疑的情境,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在教学《神奇的克隆》一课时,学生对克隆的知识特别感兴趣,知道了克隆就是无性繁殖,还列举了许多生物会克隆的例子。此时,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蚯蚓也是无性繁殖,把它切成两段后,它会变成两条蚯蚓,这算不算克隆呢?问题一出,全班学生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课堂上,我们师生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后,学生明白了蚯蚓的这种能力叫再生能力,和克隆是有本质区别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提出了壁虎断尾后能长出新尾巴是不是克隆?试管婴儿是不是克隆等问题。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了质疑的欲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实践证明,当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就会自觉地积极动脑,探索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进而培养起学生的质疑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给予时间,让学生能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不要怕学生意外提问打乱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思路,应该把质疑的权利和时间交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质疑设问,自行释疑解难,使学生亲历这一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乐趣。教师每教一课书,可在三个环节处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如初读课文时,叫学生就课文的生字新词及不懂的句子提出质疑。细读课文时,叫学生就文章各部分的联系及表述形式的技巧等方面提出质疑。熟读课文时,叫学生就文章的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和各方面的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等方面提出质疑。这样,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他们的提问经历了由表面字词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再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么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他们有机会亮出自己心中的疑点,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的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应是给学生提供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的开端。同时,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把学生引入疑问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质疑能力为学生学习语文插上强有力的翅膀。有了这强有力的翅膀,学生就能轻松地在语文的天空遨游。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吴韵《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肖信菊《浅谈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