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祥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350015
随着建筑幕墙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商务楼、酒店等公共建筑幕墙外侧造型已经不再满足于常见的铝合金扣盖了,出现各种各样具有各自特色的装饰扣盖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装饰扣盖在给项目插上自己鲜明特点旗帜的同时,也在给建筑幕墙设计、项目施工过程带来各种难点。
竖向装饰扣盖比较常见的是外凸的造型。来看一个单元体幕墙的实例,单元体竖向有一个V字形的扣盖造型,方案一的做法是单元体母立柱间断布置铝合金转接件(工厂组装),外侧铝单板折成造型与型材连接成整体,再与连接件插接(工地安装),详见图一。
.png)
图一
方案二的做法是将造型拆成两部分,外侧铝单板折成造型与型材连接成整体,与铝合金转接件连接,再分别固定在单元体公母立柱上(工厂组装),现场吊装单元体即可,详见图二。
.png)
对比这两个方案,各有优劣。
方案一优点:1.单元体运输方便,运输效率高,不用担心运输过程中装饰条的成品损坏。2.安装完成后不会在竖向装饰条拼缝位置出现开口现象。3.后期玻璃破损维护时,相比而言较方案二方便。
方案一缺点:1.对车间加工精度要求高,叉字形连接件与Z字形连接件拼装需要较高对接精度。2.竖向装饰条无法进行上下微调 或许会导致相邻竖向装饰条有高低差。3.图一中的竖向装饰条是靠自重产生的挤压力或摩擦力固定,如果有一个垂直玻璃面的力,装饰条会不会滑脱?4.装饰条会不会绕着中心点产生一个扭矩?
方案二优点:1.竖向装饰条在车间组装,不用在现场使用吊篮安装,减少了现场使用吊篮的人工机械费,降低了成本。2.竖向装饰条在车间组装,便于加工及安装质量的控制,保证成品精度质量。3.装饰条通过螺栓与连接件固定,安装牢固,承载能力强。4.装饰条在车间组装的速度比在现场使用吊篮安装要快,生产周期短。
方案二缺点:1.施工过程中的安装偏差会导致竖向装饰条“呲牙咧嘴”,例如立柱室内端一侧距离小于标准20mm间距,会导致前端的竖向装饰条“张嘴”。2.现场单元体吊装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磕碰,容易将竖向装饰条撞损,一旦撞损较难更换。3.运输过程中由于带着竖向装饰条会有所降效,且应特别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成品保护。4.如果后期玻璃破碎,将不好更换。
对于两种方案,需要结合实际工程和项目资源作出选择。
竖向外凸的案例还有很多,像北京市最新地标Z15地块中国尊大厦,单元体幕墙大面单元体间均间隔布置有大装饰条和小装饰条,不论是依附在单元体上的小装饰条,或者是做成小单元体的大装饰板块,均是由工厂组装成单元体,再按批次统一发往工地,进行单元体挂装。这样体现到上面总结的优点均适用,当然由于中国尊是500多米超高建筑,更不会考虑现场安装装饰扣盖的方案。
竖向装饰扣盖普遍外凸造型,当然也有追求不平凡的设计师,将造型做成内凹造型的也很多。典型案例天津市周大福金融中心,当然中国尊作为天津市地标建筑夜景工程也是同样要求各种装饰灯槽的存在。与中国尊相比,同样500多米超高建筑,也是将小装饰条依附在单元体上,大V造型单独做小单元体,也是由工厂组装成单元体,再按批次统一发往工地,进行单元体挂装。由于装饰灯槽为内凹造型,优势和劣势并存,优势就是单元体挂装过程不会像其他外凸造型的单元体那样担心插接过程会碰撞,劣势即对单元体安装精度要求更严格,一旦精度达不到,特别这个工程是弧形的双曲造型,势必安装过程受精度影响会很大。
另外横向装饰盖的做法也随处可见,郑州航空港兴港大厦(127#地块)典型的内退横向装饰条收口,实际完工效果看不出内退,完全是层间横向装饰条的功劳。当然由于横向有内退或者外凸,层间并非单元体系统,而是框架做法。整个工程由三个小圆弧形状的塔楼和一个鲸鱼状的场馆组成,塔楼这个做法敲定前有过很多的方案。方案一,按传统框架做法,层间用铝板收进出;由于上下层玻璃幕墙完成面完全不在一个面上,传统框架做法会出现埋件较多,龙骨做法复杂的情况,业主的意愿还是要做单元式幕墙,这个方案很快否决掉。方案二,按传统单元体做法,层间挂接,底部插接;还是由于上下层进出位的问题,会导致每一层的单元体编号都跟另一层不一致,而且最大的一个问题层间那一坨东西真的很难搞,工厂安装倒是能解决,但是运输和现场挂装会有较大问题。最后定的方案三,层间按照框架做法,大面按照单元式。当然这个做法同样也有不足的地方,单元体挂装必须在框架龙骨做好之后,这样的话对工期控制就要很严格,必须保证时间节点。另外就是单元体挂接也不是很好操作,当然这个方案经过长时间商榷最后由项目部主推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