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
身份证号:37152419861207****
摘要:正如同核电站的建设活动一样,国家内部的核电设备监造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通过对几十年来的核电建设经验进行研究,并借助一些西方国家的技术引进,现今已经基本实现对核电设备监造的有效管理。核电设备监造工作的质量与管理机制和技术水平都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核电设备监造工作进行探究分析,提出更多的质量管理举措,以促进提高核电设备产业链的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核电设备;监造工作;质量评价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能够制造核武器和民用核设备的国家之一,对核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加强核电设备监造工作质量的评价和分析对设备监造及相应的流程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核电设备产业链进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今传统能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开发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核电能源是当前发展较为成熟、能源储备量较大的新能源之一;国家对其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多年来国家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核电能源,使得我国核电能源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我国核电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发现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突出问题。核电设备产业链的质量管理问题就是其中较为突出,也影响较大的问题之一。核电设备产业链的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核电设备的安全,而核电设备的安全又关乎核电能源产业的安全生产。一旦核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轻则影响安全生产,重则可能造成成千上万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2、监造工作影响因素的分析
2.1监造人员
目前我国的核电监造工作质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监造人员的能力不足。我们可以将监造人员的具体工作问题从以下三个方便进行解释:第一,监造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态度决定成败,工作态度是当前核电工作人员完成各项工作的最主要推动力。良好的工作态度可以让他们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积极的态度也会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在工作之中发挥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帮助我国的核电监造工作实现更为高效的拓展。第二,工作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操作不符合相应的规范。由于核电站内部涉及到的技术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如果工人不能依据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等的实际情况,对各项业务能力水平进行提升会导致制造、建造过程出现较多的事故,进而破坏核电工作的进程。第三,工人们的技术水平能力过低,导致在建造过程之中面对一些问题时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解决,甚至一些从业人员都不能进行精确判断问题的原因,导致我国的核电工程事故弥补较为落后。
2.2设备制造过程
在设备制造的过程之中,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和工艺技术质量是影响整体设备效果的最主要原因。我们在选择供应商之前,需要了解供应商的整体素质,除了注重安全和质量之外,也要注重其管理和技术是否符合国家的核电设备监造要求。
2.3监造管理程序体系
核电设备监造工作质量还与当前的监造管理程序体系具有较大的关联。体系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是目前建造工作顺利展开的必备基础。特别是国家对于建造管理的程序以及步骤越来越重视,响应建设单位必须要将各项工作的规范进行明确的表示,对员工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划分,落实员工的工作职责。企业要不断完善建造执行流程,确保核电设备监造工作具备更加完善的施工细节,进而保证监造管理程序体系的科学性,实现核电建设工作的高效发展。
3、促进监造工作质量提升的措施
3.1优化监造管理体系
完善的监造管理体系是目前监造工作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策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加强对监造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注重新时代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协调。
目前,EPC模式在我国的核电监造体系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已经逐步对组织机构产生了一定的效能,对此国家应当全面完善建造体系,确保此类模式可以在循环管理制度之中实现更高的监理效果。第二,不断优化建造管理的工作流程。流程的逐步改善可以让建造质量更加具备效率,核电监造工作需根据不同的性能进行层次上的划分,也要根据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质量管理目标,监造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对监造过程的整体计划以及活动运行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不断增强监造工作的规范性。第三,加强监督,确保监督部门对整体的设备制造、建造过程进行详细的管理。过程的质量也要通过监督水平的提升获得较高的发展,如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依据监督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整改。
3.2提升监造人员素质
3.2.1人员培训与授权
核电设备监造工作的工人也是影响整体建造质量的重要因素。各单位需要对不同的监造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并赋予他们恰当的权利执行各自的工作任务。分类标准可以借助核电厂设备的不同种类以及制造工艺,举例来说,根据设备制造的质量监督资质专业,将工人具体划分为机械类,电器类、仪控类等,并根据不同工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员工赋予不同层级权利。员工根据自身的授权范围从事各项工作并进行监督管理,企业需要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尽可能规避能力不足的工人执行相应的任务,为企业带来严重的风险损失。
3.2.2技术能力提升
高新技术是核电设备监造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企业需要不断拓展对核电设备监造工作的技术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组织技术能力的提升培训,让不同的监造人员学习自身职位的各项操作。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注重对核电设备建造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提升,让员工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以便应付工作的拓展和阻碍。除此之外,完整的绩效评估考核制度是促进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工具,可考虑将评估维度设立的更加广泛,以便评价标准更为公平。
3.2.3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意识的转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想增强核电设备产业链的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还需要一步步来提高。但为了不影响核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首先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并执行下去,促使各岗位质量责任人迅速明确“质量至上”的观念。之后可以通过开展质量管理知识讲座,向员工宣传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发生在员工身边的质量安全事故作为案例向员工展示,使质量管理知识能逐步深入人心。最后发动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和其他岗位可能存在的或已发现的质量隐患进行梳理汇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形成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本土化质量管理体系,最终达到增强全体员工质量管理意识的目的。
3.3设立及时性经验反馈
完善的反馈经验机制是目前核电设备运行的重要制度,如果在核电设备监造工作质量评价中,不引入反馈制度,就会使得各项操作的质量不能以明确的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在反馈制度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核电设备的各项操作,了解当前核电系统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以及最终的优化效果。监造人员需要对各项设备的执行状况进行探究和分析,并将其中的一些工作细节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数据库用于后续的监造工作中。
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一成不变的监造管理方法并不能永久性有效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企业要在设备监造管理中做出创新,从而最大程度保证设备的制造水平,为核电的安全和核电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战,郝明轩,郭满华.核电设备监造管理实践[J].质量探索,2016,13(08):41-45.
[2]郑庆吉,马迎兵.国外核电设备监造工作实践与建议[J].科技视界,2016(25):343+292.
[3]何书岭,栾永明.海阳核电设备监造人员的培训授权、再培训[J].设备监理,2015(01):21-25.
[4]周红英,金望明.论核电设备监造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性评估[J].科技视界,2016(18):260-261.
[5]冯斌.加强设备监造的核安全文化建设[J].当代电力文化,2016(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