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青海黄河水电公司拉西瓦发电分公司 青海省 811700
摘要:
通过工会工作特点及“互联网+”时代特点分析, 从统筹规划、信息共享、服务转型、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工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按照青海工会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展现了“互联网+”工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成果。
关键词:“互联网+”;工会;工会服务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必然能为工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首先要加强工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要严格按照“科学、前瞻、实用”的要求, 建立统一的工会工作标准体系, 全面掌控企业职工权益的基础信息。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工会工作管理模式自动化、保障职工权益基础工作职能化、工会资产管理可视化、具体化。二是加强“互联网+”工会工作管理模式平台建设。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智能操作等途径, 力求创造一个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工会工作综合管理平台。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 减少中间环节, 更加提高了工会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即时性自媒体工具形式, 打造信息更及时、服务更精准、覆盖更广泛的普惠式服务渠道, 实现了新型的“信息数据管理化”工会管理模式和“透明、高效、优质化”工会服务模式。
1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对工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前爆炸式发展的信息时代,电脑网络、移动网络的迭代更新呈加速趋势,微信、微博等新一代互联工具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趋向。企业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使用互联网的几率也日益增大,为工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多方面的挑战。互联网的发展对工会工作的典型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条:
1.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便利,有利于工会信息的传播。
2.互联网具有便捷、实时、低成本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点,运用到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互联网+”思维下开展工会工作能拓展渠道,增强工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工作效率。
3.互联网为创新工会业务流程、创新服务职工工作、创新宣传教育引导、创新民主管理等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充实服务范围和内容,及时了解职工诉求,拓展工会个性化服务。
4.互联网环境下,各类信息日益繁杂,似是而非的传播甚嚣尘上,指鹿为马的论断屡见不鲜,容易蒙蔽人们的试听,扰乱人们的思想,加大了企业舆情监控的难度。
2“互联网+”时代特点
2.1 互融互通的时代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互通。超越时空距离, 使组织与个人之间零距离, 无障碍沟通与交流价值提升。互联网打破了固有的边界, 减弱了信息不对称性。移动应用发展成为主力军, 大多数网友对互联网资源共享保持赞同的态度。
2.2 网状价值结构时代
组织的价值实现, 内部外部均呈现网状结构, 互联网时代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交互网。是一个网状价值结构时代。新兴媒体飞速发展, 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已经发展成为网络用户较为青睐的应用软件。
2.3 创新驱动时代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际上是一个改革。创新驱动, 既是机制的改革, 又是体制的重构, “+”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融合, 就是开放, 就是一种创新。
2.4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产生海量动态的数据, 大数据是大样本, 可从中预测到趋势, 企业生产需要基于大数据分析趋势、创造商机, 服务客户需要基于大数据针对服务、精确营销。工会服务同样需要大数据支持提升管理和服务, 为管理带来决策依据。
3“互联网+”工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移动设备的快速崛起, 随之带来移动应用增长。移动应用正对游戏、零售、新闻媒介、旅游等行业产生影响, 但在事业管理方面, 特别是工会管理方面, 移动应用还比较少。传统的工会职工服务模式和渠道难以实现工会各级及与职工信息的双向互动。2G、3G时代对移动政务的发展应用, 已经证明了移动政务的广阔前景。4G、5G时代的到来, 移动电子政务特别是与广大职工息息相关的移动工会政务将成为发展趋势。[3]
3.1“互联网+”工会的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
实现“互联网+”工会, 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工会工作的特点, 统筹规划、分布实施。要把“互联网+”提高到满足未来工会发展需求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需要优化工会各级管理流程, 确定关键流程, 以此为规划主线;需要确定工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对象, 以此为实施基础;需要以提高工会服务效率、提升工会社会效益的服务流程为实施基础。
3.2“互联网+”工会的信息共享和应用
“互联网+”工会的管理新模式以信息数据管理为主, 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在工会保障职工权益资源配置和运用中的主导作用。信息共享, 可实现信息的透明、公开、传播;信息应用, 可实现工会服务基础信息的掌控, 实现工会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合理调配, 最大限度做好工会服务。
3.3“互联网+”工会管理服务模式同步转型
“互联网+”工会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工会服务模式。变等人上门限时服务为应用网络不限时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工会管理信息线下传达单线模式为工会管理信息定向推送双向反馈。“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变更带来工会管理模式同步转型。
3.4“互联网+”工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工会服务, 要求工会干部要具备信息思维素质和信息思维能力, 这将是“互联网+”时代工会职工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在人才队伍建设中, 提升广大工会服务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思维, 注重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大力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的人才队伍, 把工会服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向新高度, 全面有效提高工会服务广大职工的能力。
4 结束语
结合工会工作特点与“互联网+”时代特点分析, 互联网为工会职工服务提供了较大的机遇, 提升了服务空间, 但同时也给工会传统管理模式带来挑战。工会组织尤其是工会干部要充分意识到工会工作的发展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做到与时俱进, 确保工会在管理模式及职工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 才能有效服务于广大职工, 充分体现职工的维护、建设、参与三大基本职能。同时, “互联网+”工会的信息共享和应用, 大数据的整合应用, 也带来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5], 信息安全将成为技术和管理上的关注重点。
参考文献
[1]薛丁齐.关于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 (6) :1-6.
[2]张春生.建立“互联网+”工会工作管理新模式[J].中国工运, 2015 (23) :65-68.
[3]李素玲.“互联网+工会”与工会干部的素质要求[J].工会理论研究, 2016 (2) :172-175.
[4]邵爱霖.以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前提适应“互联网+工会宣教”工作新常态[J].中国工运, 2016 (10) :20-21.
[5]禹禄君.移动互联网安全探析[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4)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