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活教育视域下乡村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喻富晓
[导读]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
        喻富晓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双鹿小学   636400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教学一直是学生的语文学习难点,而阅读教学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致使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以在生活教育视域下如何提高乡村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进行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乡村
        对于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阅读效果与质量,教师首先就要从乡村环境入手,结合乡村环境资源创设一个具有直观性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运用乡村自然资源进行场景还原,或者带领学生到乡村中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情感,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帮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全面掌握文章内容,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后续的阅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普遍的学生都拥有着活泼好玩、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年龄特点,致使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运用现有的乡村自然环境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直观体验感,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文章内容的学习,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教学“竹节人”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现有的乡村资源来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选取适应的自然素材,如:竹节、绳子、彩笔等,将这些素材依照文章内容制作成一个一个的竹节人,运用这些竹节人来创设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然后,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情境进行相应的课堂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嘛?你们知道该如何制作竹节人么?运用简单的问题来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而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明确的认知到文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到阅读环节,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竹节人的,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文章阅读,还能不断的丰富学生自身的写作手法以及表达方式,从而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并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对于乡村小学教育而言,教师拥有更加丰富的教学场地以及课外教学资源,致使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方式,就不应只局限于室内教学之中,还应注重运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环境下进行文章的阅读以及学习,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阅读效果必将是事半功倍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取适应的实践活动场地,让学生能够将场地资源与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并产生联想与共鸣,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直观效果,让学生融入在真实的场景之中,进行文章内容的深入体会与了解,进而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加强学生的阅读直观效果。
        例如,在教学“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生活中寻找文章所描述的阳光“用法”。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并选取适应的实际活动开展场地,如麦田、草地等开阔的场地。之后,在将学生进行优质的小组分配,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实践活动的参与。然后,教师在引领学生进入到麦田之中寻找阳光的使用方法,以此给予学生一个充足的观察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去观察、去发现阳光的作用。随后,在学生寻找结束时,教师在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作者都是如何使用阳光的么?运用带有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自然的回答道:想。这时教师就可以自然的引领学生进入到阅读环节,而学生通过阅读也自然的发现了作者所描绘的阳光使用方法,结合刚才的实践活动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加容易的触景生情,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文章内容,并深刻体会到作者这种寄情感于阳光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性认知,促使学生能够明确的了解到,教材中的文章就是在描写不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以及事物,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意识。
3.扩展方法,不断优化阅读效果
        阅读是学生自主体会以及感悟的过程,其主要依靠的就是学生自身的自主性以及学习能力,致使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自身辅导者的价值,辅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及技巧,并在学生阅读结束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自由交流、成果分享的学习空间,要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体价值,将阅读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交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并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质量,教师首先就要详细掌握并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不断地优化以及改善自身阅读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产生联想,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并充分运用乡村现有的教学资源,来不断的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郭如莹.生活教育: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应然追求[J].西藏教育,2019,(1).32-34.
[2]蒲永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名师在线,2019,(26).29~30.
[3]林玲.试论小学语文的"生活教育"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