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朱伯龙
[导读] 本文考察了新媒体的引入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以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朱伯龙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兴合联合小学  256502
        摘要:本文考察了新媒体的引入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以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包括:学习引起的心理问题;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依赖程度。然后阐述了新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的机遇或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小学生;新媒体视角;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对每个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化改变着社会的节奏,加快着客观现实的变化,同样也推动着人们心理的变化。尤其是中学生成长期的心理变化。调查学生心理变化过程,利用新媒体改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和改善这一问题,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探索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
(一)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由学习引起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大,自我认知错误,父母、老师教育方式不当,导致食欲减退,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神经衰弱,考试焦虑,厌学,失眠等。
(二)学生的适应和人际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及家长关系问题[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及时向老师反映,教师的良苦用心不能得到学生的有效理解等都是造成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学生心理产生问题对教师教学要求产生反抗心理的“罪魁祸首”,另外,缺少家教,或者过于专横,或者对孩子过多压力,或者过于溺爱,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形成自卑,孤僻,专横的性格。
在班级同学的相处中,由于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喜爱,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内向、不愿与他人沟通的心理问题,也有可能为了吸引班级同学的关注,而故意表现得暴躁易怒,这些情况都是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体现。
(三)网络依赖问题
        网络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来创造自我,扩大交流,扩大知识,传播心理交流和不良情绪[2]。但是在此背景下也使学生产生了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会不摸手机,就会显得魂不守舍,一拿起手机就两眼放光,在学习方面也会经常借助软件设备抄袭答案,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更严重的学生在离开电子设备之后会表现出焦虑、食欲不振、失眠、“没有人生希望”等现象,而这些也是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新媒体带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
人、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深度融合的今天,大爆炸的数据信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络技术的应用弊大于利,有些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影响下心理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在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观念影响下,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偏差,而学校部门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解决却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它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暴露,能够避免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二次伤害。没有了隐私泄露的问题学生就可以敞开心扉,充分的向电脑另一端的辅导人员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消除对心理咨询师的不信任感,以此来提高心理治疗效果,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
其次,网络平台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易于学生接受,只有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网络成瘾危害心理健康、自觉树立文明上网心理素质(经过培训并取得国家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书)的辅导员,才能树立健康观念[3]。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来打造一个相关的道德教育网络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论坛、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等途径实现师生、心理健康网页、推荐网站等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密切联系,进行同伴互动与交流。突破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相关网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使心理教育主体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共享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在遇到焦虑、自卑、沟通困难等心理问题时的专业成长。 心理健康的正常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心理指导平台,在健康教育、集体备课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中运用专业心理知识来实现。 通过网络教育信息的交流、共享和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网上留言板上收集学生关心的问题和心理困惑,开展语言辅导。 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健康自由的讲述学习生活的交流平台,它的社会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三、利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还可以利用“校讯通”“微信”“腾讯”等社交软件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解决,现实生活中由于教育上的失误,许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心理问题,通过专业的软件,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使学生对网络上的不良情绪产生迷恋。所以有的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理性干预。这都是因为网上聊天,网上游戏。实际上是很不需要的。总之,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尽可能地回避,不可忽视。客观上降低了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尤其是新媒体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巨大,我们只有发挥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优势,排除负面影响,积极探大众化的网络知识普及,开展关于网络中的“利与弊”问题的探讨,思考与实践,才能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总结
        综上,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家庭、学校等。在以上因素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鉴于此,学校部门和家庭以及社会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准备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健康教学教材,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室或者专门的线上心理健康咨询平台,以此来帮助学生正视心理问题,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贵淑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其建议[J].考试周刊,2020,(77):100-101.
[2]尚新华.心理安全对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特征发展影响分析 ——评《不安全心理与行为管控》[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8):195-196.
[3]闫佳琪.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神州,2020,(2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