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转变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杜雄燕1 陈昌文
[导读] 高职辅导员除管理高校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引导学生思想走上正轨,做好与之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
广东省汕尾市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杜雄燕1 陈昌文516600 摘要:高职辅导员除管理高校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引导学生思想走上正轨,做好与之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学生眼中,传统的辅导员形象或为“管家婆”或为“检察官”,为了落实“人文关怀”教学理念,高职辅导员需进行角色转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实行人文关怀理念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当前高职辅导员角色定位中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转变,列举了几类发展方向,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转换 引言:高职院校以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为教学侧重,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需求逐渐提上人才培养“要点”进程。辅导员作为班级学生学习与生活事务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充分意识到当前时代发展及教育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转变,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激发学生潜力,使其在人文关怀下逐步在专业学习中崭露头角,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对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转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实行人文关怀理念的意义 首先,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行,是高职辅导员转变思政教育方式的切入点。高职辅导员本身工作性质便区别于各科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大学生的三观建设相对重要,辅导员是仅次于思政教育教师的第二思想引导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学生的求职路线明晰,求职压力也相对较大。辅导员应在教育辅导过程中帮助学生预先了解当前社会变化,引导其思想与行业发展趋势同步。此类思想教育需要辅导员以学生视角审视院校学习活动,亦是其应用“人文关怀”的辅导要点[1]。 其次,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行,是辅导员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实现了普遍渗透。当代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通过网络了解了诸多新奇事物,进而产生了强烈的个性特点与独立意识。辅导员在人文关怀理念的引导下能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接触与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对其特立独行思想的尊重与正向的引导,促成院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当前高职辅导员角色定位中的主要问题 高职辅导员角色定位问题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尚不明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繁重,内容涵盖范围较广,与学生相关的所有事务都需其管控。由事务反推角色定位,部分辅导员便产生了困惑。此种境况导致当前多数辅导员仅能凭借事务状况“紧张”与否来决定处理顺序,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因不甚明显而被屡屡搁置。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职能重视不足。尽管辅导员处于院校思政教育的辅助位置,但其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对学生整体成长发展情况相对了解,院校应利用此类优势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效力。但在实际的安排中,辅导员思育工作现多被当作学科教学的过渡,未能受到院校管理阶层的关注。第三,辅导员对自身的定位亦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辅导员将自身定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而忽略了自身对学生思想引导的职责。此类思想带来的“雷厉风行”的管理手段亦影响学生对其的印象,使后期的思想沟通更加不畅。

三、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转变发展方向 (一)转“事务管理向”至“思政教育向” 近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推行,辅导员应注重自身各项事务的实行侧重点,适当调整自身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投入的精力,重点进行学生心理疏导及思想教育工作。如在学生前来申请请假,并办理相关事宜时,辅导员应优先询问学生请假的理由,并根据其事假或病假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表示关心。如辅导员察觉到学生的请假理由中存在“水分”,应耐心引导学生说出实情,并根据实情的具体情况表示理解或进行劝导。期间,辅导员不应过度苛责学生,而是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考量学生“虚报”请假理由的原因,进而探寻学生存在的生活或学业相关的困境。此类深入渗透学生自身事务的思政教育正向引导效果明显,辅导员的角色的转换亦能使学生获得具有正向引导的心理倾诉途径[2]。 (二)转“面面俱到向”至“高效针对向” 辅导员事务涵盖面较广,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学生日常事务可以适当交予学生协助管理,但思政引导工作却只能辅导员全权负责。因此,高职辅导员应加强学生心理、思想事务管理的高效针对,专精于单项教学辅导任务,保证此类工作的管理质量。为实现此类辅导目标,辅导员可适当与思政教师进行学生心理引导教学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时俱进,思想中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多变。辅导员亦应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路径,协同展开自身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培养,逐渐向“专业型”人生导师方向发展。 (三)转“局限表面向”至“注重实效向” 在过往的学生思想引导过程中,部分辅导员在收到学生肯定的答复后,便认为自身思想教育已初现成效,但其忽略了思想教育或存在“表面向”的呈现效果。为了保证自身指导切实深入学生思想,辅导员应着重改善自身思政教育语言与情感融合的应用,并加强对学生后期表现的关注。如学生向导员咨询自身专业未来就职前景如何,并表述自身具有较大的求职压力。辅导员可优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结合优势进行其专业求职与后期工作发展的分析,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境,提升学习积极性.之后,辅导员可主动联系专业教师了解此学生的学习境况,并将学生日常中展现性格特点告知教师,促成“因材施教”。最后,辅导员应定期找学生进行详谈,询问其专业知识学习状况,及时帮助其排解后期衍生的其他心理问题。 结论:总的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实行人文关怀理念,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成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此转变目标,高职辅导员应优先了解自身角色定位的主要问题,进而朝着思政教育、高效针对、注重实效的转型方向发展,保证自身转变后的角色定位更加适合当代高职学生的教学辅导,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笑晗.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转变概述[J].山西青年,2019(16):180. [2]况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有效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5):46-47. 作者简介:杜雄燕1(1991.08-),女,汉,山西朔州,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法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