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黄弢
[导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文化历史的积淀,在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初中生对于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犹如一张白纸,作为教师我们往上画什么,他们就有什么。重视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让他们继承更多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黄弢    湖南省隆回县花门街道石门中学  420003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文化历史的积淀,在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初中生对于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犹如一张白纸,作为教师我们往上画什么,他们就有什么。重视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让他们继承更多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53-01

        中华民族经历了5000年的发展,许多文化在岁月的发展中已经犹如大浪淘沙被淘洗掉了,那么留下来的就是真金子。所以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渗透传统文化。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一个人要想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首先就必须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先辈们留我们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化遗产中涌现出一批爱国人物。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让他们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样他们才能自觉地践行爱国主义行为,维护国家利益。
        (二)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是一个人一生的信条,要想成功,就一定要自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生活的条件日趋优越,但是如果在安逸的生活中放弃奋斗,那么国家的明天将由谁来保证呢?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发扬民族精神——自强不息。这样才能保证民族的复兴。
        (三)抵抗外来文化的冲击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信息网络时代,信息网络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流动快,初中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到外界的事物,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以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初中生他们对外界事物识别能力还没有建立,我们不会对他们进行固步自封,但是却要让他们能够辨析和鉴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很大比重,所以我们以阅读教学为抓手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非常不错的一个机会。作为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不要特别刻意,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我们的课堂没有别的内容就是在单纯的传授传统文化要做到自然而然的流露。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油然而生的。


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全凭借自己的兴趣,所以我们以阅读教学为主要抓手来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
        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陈太丘与友期行所反映的内容是什么,实际上是通过了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出行,而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需要有诚信并且能够明理,所以在陈太丘友人出现了那样的举措以后,陈太丘的儿子7岁的元方对友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反驳,在反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明理诚信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借助传统文化来渗透来帮助学生提高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诚信意识。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而且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以古诗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能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所以作为教师要让他们了解作者在这样的意境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例如:《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是在作者陆游被在朝廷被人弹劾罢归后所写,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称得上千古名句,从中也可以看出陆游虽然被弹劾官场失意之情,但是更加表达了陆游豁然开朗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我们学生和大众需要学习的,当遇到困境不要屈服,应该用豁达开朗的心情去克服它,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是如此。
        (三)传统文化渗透传统美德
        初中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所以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以美德为途径进行渗透是会很快见效的。初中是学生美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做到双管齐下,既提升了他们的道德水平,也让他们对民族文化有了一个认同感。
        例如:《散步》这篇文章讲出来人在田野上散步,在出现分歧以后母亲是如何爱幼,而儿子与家人是如何尊老的,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一家四口和谐散步的情境的描述来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给予尊老爱幼,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传递这种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对学生今后与家人相处有几大帮助。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这不仅关乎学生知识的学习,对他们能力的发展以及今后人生的成长是一个保障。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相结合,在每一节课后都要深挖文章的思想性和内涵性。民族文化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是关乎民族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为此我们必须要在初中阶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这样才能让民族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赵燕利,王康华,贾璐涵. 利用远程教学资源,尽展语文教学魅力——浅谈如何运用远程教育优化语文教学过程[J].渤海大学学报(中初中语文教师教研版),2018(02):16-17.
[2]温广哲,付启成,吴明月. 整合教学资源,尽展语文魅力——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版),2017(12):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