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结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而成。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和他们的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具有紧密联系,并且关乎祖国未来建设接班人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三观”成型的关键期,但他们的文化基础不高,同时高职院校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合理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并促使高职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引言
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糟粕文化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尤其是高职生尚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极易受这些文化的影响。此时,加强高职生思政教育成为首要任务。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对高职生的健康、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辅导员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渗透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政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认识。接下来,谈谈对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首先,文化具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功能。一般来讲,文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其次,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功能。价值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内在价值的基本认知和评价,因此价值观对于个人行为来说既是先导也是动力。最后,文化具有一定的塑造心智,使人呈现完美人性的功能。文化能够使个体产生自觉意识、自强意识和自信意识,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对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国家信仰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民族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信仰,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就是优秀的民族信仰,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其实就是中国信仰得以弘扬和强大。新形势下,在高职生思政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增强学生内心力量和心理素质,从而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和长远发展意义。其次,在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热情,进而更加热爱、眷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循序渐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如此不仅能促进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还能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响应文化强国的号召。
(三)、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所谓的“工匠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理解的话,就是工匠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人文素养。从目前情况来看,在针对高职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我国高职院校格外重视现代工匠精神的熏陶,希望通过熏陶,可以让高职生传承工匠精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使高职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从学习专业技能走向工作岗位,转化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思政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在高职学习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面对各种外来思想的时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比较迷茫,在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极易受到他人影响。思想政治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不仅要在上课的时候传授学生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也要在课下也要以身作则,如果教师的行为与自己课上所讲的不一致,就会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权威下降、教学效果降低,所以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践行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影响学生,给学生做好表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校园文化中重点渗透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弘扬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传统文化发展予以长远规划、总体分析,注重实现传统文化弘扬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具体来说,首先,高职院校应在校园内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国学课程选修课等,为学生创造认识、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与平台,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高职院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建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多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参加慈善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从而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渗透的质量与水平。
(三)、多方教育下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属系统的性工程,而这项工作当中,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家庭共同配合,真正实现三管齐下。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深刻认识到德才兼备的重要性;在家中创设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例如观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挂名人字画、读经典名著、陈列名人名言等,起熏陶作用;家长个人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不能忽视自己的形象,必须提高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以身立教。社会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宣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作为学校,有必要增设更多的渠道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争取获得社会支持,一些优秀历史文化古迹、人文景观、文化博物馆等可开辟成为学校的文育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定期举办的学习活动,无形之中让学生对优秀文化有所了解。
结束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在丰富高职生精神生活的同时,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高职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有助于全面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养,而且可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展。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思政教育中合理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增强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欣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路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02):49-51.
[2]程娟,戴学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创新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2):144-146.
[3]秦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51-53.
[4]刘卉,王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9):193-194.
[5]任雁,王静洁,秦秀红.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