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连忠
江苏新沂市唐店中心小学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具活力的文字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每一个字都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是一段有趣的故事。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学好汉字、用好汉字,热爱汉字。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语文老师只是把识字当做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课堂上是繁琐的分析,课后是学生大量的机械抄写,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感受古老汉字的无穷魅力并深深的爱上祖国的汉字。
每一个汉字都有漫长的演变过程,都有自己独特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这就是汉字的字理。如果遵循字理识字,可以抓住字的形,并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实物展示、动作演示、讲故事、猜字谜等多种方法和手段,不仅让学生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既增强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提高了识字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渐爱上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本人在开展市级课题《小学字理识字研究》的研究过程中,对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字理识字,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成效的方式方法。
一、实物示字理,深化学生的形象记忆。
现行的部编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有不少生字是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的描摹,这类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入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这些字与它们所代表的实物在形状上很相似,就是用线条把实物的外形勾画出来。对这些字,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生活中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将字与实物进行对比,把学习生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直观有趣,学生记得住,记得牢。例如在教学“伞”字时,教师拿出一把雨伞,让学生自己把伞撑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伞的外观,再对比汉字,来说一说实物和字形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伞”这个字就像我们手中撑开的这把雨伞,字的上半部分的“人”是伞面,字的中间两点和一横分别是伞撑和伞卡,字的中间一竖是伞柄 。这样,让学生不但记住了字音,而且牢牢记住了字形,深化了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图文展字理,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
现行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还有有很一大部分象形文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字形与实物已经相去甚远。教学时可根据不同汉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图文展示,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原始状态和演变过程,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例如教学“木”字的时候,教师先出示“木”字的图片,后出示篆书的“木”字,接着再出示楷书的“木”字,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找出图画与字之间的联系:字的哪部分像树干,那一部分像树枝,而那一部分又像树根,通过对照比较,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表象,帮助学生实现“由图到字”转化,实现识字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跳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感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故事描字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针对汉字富有故事性这个特点,教学中可以根据字的形义,引导学生编出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轻轻松松认识了生字,又开开心心练习了说话,完成了从初步识字到深度语言运用的过度。例如在教学“藏”这个字的时候,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清这个字由“艹、爿、臣、戈”四个部分组成,再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编故事:古代打仗的时候,有个大臣打败仗了,被敌人追的无路可逃,就抱一抱草盖在自己头上,搬过来一堆木柴放在自己左边,把兵器放在自己右边藏起来,成功躲过了敌人的的追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不但牢牢地记清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故事还讲的津津有味语言表达也得到进一步训练。
四、谜语揭字理,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猜字谜是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教材中有许多汉字适合编谜语。教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汉字的特征当做谜面,而谜底就是这个汉字。通过读谜、猜谜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让学生在猜谜语的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如教学“日”字时,可以编这样的谜语:“画时圆又圆,写时方又方,冬时短又短,夏时长又长。”教学“功”字时,可以编这样的歌诀的谜语:“干活出工又出力,最后一定有成绩”。字谜法不但可以是文字谜,有时也可是画谜,也就是按照汉字的外形特点画一幅简笔画,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所表示的意义去猜出谜底字字。如: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人靠着一棵树,可以猜出是“休”字;画面上有一个很凶恶的人跑到别人家里,用棍棒去打主人的头部,猜出“寇”字。?在学生掌握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比赛编谜猜谜,识记生字。还可以把自己从前老是记不住的生字也拿过来编谜语猜谜语,他们会发现学习生字原来是一件这么有趣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生字,提高了语言感受能力。
五、动作演字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表示动作的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动作演示,并将演示的动作和生字进行对比,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例如在教学"看"字时,请学生到黑板前面扮演孙悟空,把一只手放在眼睛(目)上,手搭凉棚向远方望去,其他学生观察那是“看”字的上半部分,那是下半部分。教“从”字,可请两个同学一组,表演一前一后走路来理解字理,记住字形。教学“掰”字,让学生在座位上将两只手掌相对合在一起,然后双手掌向两边分开,只就是“掰”。这种动作演示法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模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演示,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字字形的记忆和字义理解。
运用字理识字,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生从繁重的机械抄写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到汉字内涵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学习汉字的趣味,使他们热爱祖国的文字,并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