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海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红军小学 563009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培育小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注重将儿童生活中知、情、行等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促成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本文基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体系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抵御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从而发展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教好这门课,并让学生学习这门课后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就要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先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解《那些说话算数的人》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我们遇到哪些说话算数的人,并举例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开拓思维来思考老师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还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分享出自己认为说话算数的人的例子之后,老师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说到却做不到?这样让学生进行思考,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老师也可以询问:那些说话算数的人是不是在你的心中留下了好的印象?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是不是给你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后,明白说话算话是多么重要的道德品质。老师以询问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突破特定的思维和习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通过情境创设,引起情感共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唤醒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而言,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创设合适的情境,运用这些情境来触动学生心中的真情实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课堂与课文内容中,这样就能让他们从课堂中联想到实际生活,从假设中联想到实际,从他人的角度来反思自身。让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起到真切可行的作用,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认同所处的社会,培养他们的公德心、责任心以及社会共情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这堂课时,在课堂开始前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故意将桌子摆放得乱七八糟,在黑板上乱涂乱画;在地上乱扔垃圾和纸片儿。在学生进入教室看到此情景后,询问学生是否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通过环境来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己感受杂乱环境给人带来的不便。然后师生一起动手整理,让教室恢复干净和整洁。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环境,让他们更直观、更深刻的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保持卫生的重要性。
三、将道德与法治延伸到丰富的校园生活中
一直以来,劳动教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学校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劳动、走进警营、消防等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创建基地。结合“行知行”办学理念,将学校荒地打造成“甘泉园”种植基地。学生们按照分组的方式,在基地里栽种各种小农作物,种植基地的外围花坛内侧种上种类繁多的花。地里劳作。根据班上学生家庭的土地资源,在城区附近联盟部分家长和学生建设“行知种植园”。每到周末,家长和孩子们拿着劳动工具,一起上山劳动,充分享受劳动的乐趣。盆栽记录。针对一些家里没有劳动基地的孩子,则可以同家长一起在自家的阳台上,用盆栽的形式种植一些小型的农作物,例如,辣椒、西红柿等。学生在栽种的过程中,做好农作物的生长记录。一本本的植物成长记录上,写满了学生参与劳动的快乐,以及学会了珍重劳动果实的心声。良好的品德潜移默化在劳动中得到升华。开展学生寻访活动。开展“走进消防队,安全零距离”“走进警营,致敬最可爱的人”等活动,直观现场,体会办案民警、消防战士们的辛苦工作,感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们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们的法制观念。切身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生活的新变化、社会的新气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束语
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生活实际以及老师的教授来了解,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想还处于一个单纯幼稚的状态,其思想的形成会受到整个道德教育环境的影响,在相应的教育环境中,他就会形成独特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的素养,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知,提高其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能够明确地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大大提高地教学的质量,挖掘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独特意义,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晓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91-192.
[2]王海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小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20.
[3]梁惠红.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2020年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2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