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3期   作者:刘世鹏
[导读] 中国歌剧和高校的声乐教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很多音乐学家就是通过高校声乐教学
        刘世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摘要:中国歌剧和高校的声乐教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很多音乐学家就是通过高校声乐教学这样一种较为专业的平台,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样,中国歌剧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本文则主要就中国歌剧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国歌剧、高校声乐、教学
        歌剧作为一种外来的、生动的音乐形式,在结合中国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歌剧。和传统的音乐形式相比,中国歌剧更能以一种较为直白的表演方式打动人心,因此,中国歌剧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一、中国歌剧实践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联系
        中国歌剧实践和高校声乐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和探索。首先,只有中国歌剧变得繁荣起来,高校声乐教学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变得生动起来,否则学生和教师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高校声乐教学丧失信心。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歌剧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其次,只有高校声乐教学办得有声有色,中国歌剧的未来才能变得光明起来。高校是培养卓越人才的摇篮。如果高校能够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声乐人才,何愁中国歌剧未来的发展。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高校声乐教学是中国歌剧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中国歌剧实践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影响
1、积淀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和大家传统的对歌剧的印象不同的是,中国歌剧更多的是强调中国民族的特色。这种特色也将歌剧自身的魅力放大。中国歌剧是一种带有强烈时代性、历史性的音乐形式,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界的营养,使其生命力延长。与此同时,它将传统的、优秀的文化以一种较为直白的形式传递给大家。在素质教育逐渐普遍的今天,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成为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对于在高校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中国歌剧不单单拓展了自身学习音乐大方式,更有助于自身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
        2、中国歌剧实践是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动力
        从宏观层面来讲,中国歌剧实践是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于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将这一需求反映在音乐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声乐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对于声乐教学的教育。而面对一个较为陌生、不成熟的领域,相关教育人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知晓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中国歌剧实践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保障和前进的力量。只有中国歌剧繁荣起来,高校声乐教学才能逐渐变得有信心,也能逐渐变得有底气。当学生对中国声乐教学提出质疑时,教师才能有底气地回答学生: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同样,中国歌剧实践也能为高校声乐教学构建一套完整的、能经得过实践检验的、优秀的教学体系。
        反之,如果高校的声乐教育是一种失败的教育,那么社会上就不会产生一大批优秀的、卓越的声乐人才,中国的歌剧也就不会呈现一种繁荣的景象。这种衰败的现象更不会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中国歌剧实践是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动力。
        3、中国歌剧实践丰富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
        中国歌剧实践丰富了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歌剧作为一种西方的音乐形式,一开始的引入其实并不是受到大家的欢迎的。经过相关人员的长期实践,人们选择将中国民族和歌剧融合起来,形成了带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歌剧。中国歌剧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逐渐变得繁荣起来。中国歌剧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声乐形态,成为高校声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曲目。和传统的由演唱者单独演唱的形式相比,中国歌剧丰富了以往的声乐演唱形式,更多的是考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他们之间的技巧方面。在进行中国歌剧的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将教育的重点放到学生个人的特色方面。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歌剧实践将传统的“一概而论式”的教学方法打破,给予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也能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中国歌剧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类型。

同样,一些合唱、重唱等形式也能更好的得到锻炼和实践,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水平。总之,中国歌剧实践能够丰富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
        三、中国歌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实践
        1、构建基于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为了确保中国歌剧的传承,高校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创建基于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以往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将自身的重心放到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上,而忽略了学生与团队配合的敏锐度。而如果构建基于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就会将学生个人与团队配合的敏锐度的训练放大,进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水平。这种特殊的教学体系打破了以往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演唱形式变得多元化起来,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对歌剧背后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教学目的也是不相违背的。
2、加强对歌剧背景及人物的了解
        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将自身教育的重心放到了声乐技巧、演唱形式等一些较为外在的事情上面,而忽略了音乐传播文化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对于歌剧背景以及人物的了解。一个经典的歌剧片段,本身带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其故事性和趣味性值得学生的深思。学生只有在对时代背景了解之后,才能对歌剧人物的心理历程有更好的感知。面对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教师不能视若无睹,而是应该加以利用,将音乐对人的影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在传统的、经典的优秀中国歌剧片段中,观众可以身历其境地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感受到英雄不屈不挠的精神等等。这种能够打动人心的感情,并不能只靠演唱者优秀的技巧来展现,更多的需要参与人员对于自己选择的歌剧背后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理解程度。因此,加强学生对歌剧背景以及人物的了解应成为中国歌剧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3、采用民族声乐发声演练中国民族歌剧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美声技巧。但是,面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歌剧,民族声乐发声更能展现中国歌剧中的民族特色,更能将歌剧人物中的心理特征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民族声乐发声拓展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拓展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束语
        歌剧作为一种外来的音乐形式,在结合中国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歌剧。和传统的音乐形式相比,中国歌剧更能以一种较为直白的表演方式去打动人心,因此,中国歌剧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学生,高校教育成为了培养自身音乐素养的殿堂,因此,将中国歌剧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去是一种必然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国歌剧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地方也逐渐增多,很多不明显的影响和价值等待着相关教育人员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雪婷.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山西青年,2020(01):297.
        [2]段小丽.浅议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19(24):136.
        [3]史宏强.初探中国歌剧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9(35):176.
        [4]张雪婷.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山西青年,2019(08):278.
        [5]马宇飞.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8,38(13):109+112.
        [6]于君.初探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16(11):94-95.
        作者简介:刘世鹏(1987.12-),男,汉族,甘肃民勤人,艺术学硕士,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四川绵阳,621000,研究方向:声乐教育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