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孝
(广州大学附属小学,510006)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为小学阶段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意识的重要课程,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判断指标之一。本文针对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低效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为改善和解决这些低效行为,提出了简单的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低效行为; 改进策略
引言: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了小学学生的体能锻炼成果以及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当下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常见的低效行为有教学时间没有充分的利用、教学工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学生课前热身运动准备不足等,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会忽略学生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这都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改进的地方。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行为
小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为学生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成长提供高效的助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了“减负”之路,学校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尽快的改变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进行已经成为了当下的小学教学需要遵守的培养准则。其中,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在增强体育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到更多的运动知识,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
当下的体育课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隐患,也会让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效率有所降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不高,对于体育课堂的学习不够积极,在体育课堂中也没有完全的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运动,导致运动不规范,热身不充分,无法完全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内容,不能够得到有效地锻炼。除此之外,教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不够充分,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学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将体育课本中的内容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得到学以致用的机会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了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学的低效化,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无法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的改进策略
(一)重视课前准备,重视学生的体育热身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学准备阶段的兴致不高,在体育热身环节的锻炼效果也不够好,这导致了学生在正式上课时会出现精神不济或者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无法投入到体育课堂中。热身活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会为学生之后的课堂实践留下隐患,没有得到充分拉伸的身体,也无法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针对这种低效的行为,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小学学生的体育锻炼,精心地进行教学准备,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制定详细的运动计划和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热身活动,能够尽快的投入到体育课堂中。在每节课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体育器材,为学生设计好热身运动的形式。例如在篮球知识相关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在上课前先清点好篮球数量,将篮球放在教学场地中让学生一眼可以看到篮球。当学生列队准备好之后,教师为学生讲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引起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
教师针对篮球活动,向学生科普热身运动的必须性,让学生了解没有充分得到拉伸的后果,并要着重强调热身不够充分的学生需要重新进行热身,否则无法参与本次的篮球学习。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于热身运动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安全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运动前热身的好习惯,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中灵活教学
“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行动的前提,也是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的必要条件。小学体育是一门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强健体魄,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开设的课程。教师需要引领着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收获知识,能够引起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会让天性活泼的学生感到枯燥,会减弱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爱,让学生从体育锻炼中感受到乐趣,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善于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百米冲刺的练习时,教师会有许多的教学重点和步骤重点需要讲解给学生,但是枯燥的解说无法引起所有学生的重视,教学效率也不尽如人意。根据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标准的动作解析,让学生从示范中学习体育运动的要点。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还可以找到一些国家级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时的视频集锦播放给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吸引学生对百米赛跑的实践兴趣。当学生学习过标准的动作解析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点,进行体育运动锻炼。
(三)理论联合实际,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是一门科学,并不是单纯的运动实践,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最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了解体育运动最高效的形式。体育科学来源于体育又要回归于体育,小学阶段的体育知识大多数是围绕着如何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教师应如何在保证体育运动的安全性的同时,达到运动的高效化。教师需要立足于体育教材之上,遵守体育运动准则,向学生讲解相关的运动知识,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注意事项以及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对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体育运动中不受到无谓的损伤正是提高体育运动效率的最佳办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体育运动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锻炼中,学生才是真正的掌握了体育运动,真正的融入到了体育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的准备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学生科普讲解体育运动理论。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时可以立足于课本之上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在进行跑步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动作要点结合理论知识示范给学生看,也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来进行模仿,改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理论要点。而后,教师在体育实践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运动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堂需要教师引导着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达到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育课堂中的低效化行为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姜兆飞.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60.
[2]马微,刘磊磊.兴趣跑与障碍跑融合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分析[J].田径,2020(09):78-80.
[3]张卉.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5):208.
[4]王志红.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