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2期   作者:王跃
[导读] 以网络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王跃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下楼镇初级中学  234220
        摘要:以网络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创造最佳的契机,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真正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引领学生把学科知识延伸到课外,推动课堂教学创新的实施,赋予课堂崭新的面貌,为不同学科的教学带来更具活力的内容,注入强大的力量,真正吸引学生,以保证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完善、优化。本文主要分析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信息技术;整合
引言
        信息技术的注入,为活跃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解决信息技术运用的问题,在以上教学策略的引领下,一步步地布置教学过程,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深入到课堂实践中,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统一,多角度思考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体现课堂教学的优势,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把学生真正带入到深层次的语文学习中,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重组和整合。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存在的情况
        当下,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确实获得一定的成就,也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观的制约,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并没有完全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单纯地进行知识的扩大,许多内容的涉及面太广,而烦琐的知识,一幅幅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在一定程度上更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疲劳,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比如:课堂导入无法与信息技术进行完美地融合。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仅仅把上一节课的旧知识,运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然后组织课堂提问,这样的导入对于学生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在课堂一开始就打开局面,给课堂教学的推进,带来很大的困扰。问题的设计与信息技术无法达成一致。为了节省时间,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把问题设置好后,仅以播放课件的形式,罗列出来,没有给学生探究的过程,仍旧沉浸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无法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过程,信息技术不能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问题的设计,是一个不断递进和完善的过程,能够把学生的疑问发掘出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解答问题,领会问题的主旨,制订出合理的学习方案,有计划地进行语文学习,及时地进行反馈,突出重难点问题的本质,然后借助网络和课件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把问题进行整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意识,真正把学生打造成知识的创造者、资料的搜集者、课堂的主宰者,以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化。

比如在进行《白杨礼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难度层次不一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层次分明的问题设计方式,诸如:课文中有哪些词语可以直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任务进行解答,以此来保证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二)打造翻转课堂,培养自主能力
        长时间应试教育思想的统治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形成了固定性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板书和讲解记录相应的信息。虽然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被动学习当中接受一定的语文知识,但是想要到达完全消化吸收的层次,却是非常困难的。另外,学生在长时间的被动学习当中会形成思维定势,形成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影响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教学局面,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翻转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课前制作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到了课堂上,重点就文本当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师生互动讨论,翻转课堂模式以及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的思维限制和思维中的阻碍。例如,在教学《咏雪》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根据文本制作诵读视频,同时注意在视频当中加入重点文化知识、创作背景等相关材料。在视频的最后可以结合文言文提出阅读问题,设置悬念,给学生主动预习提供方向。学生在预习当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成果,也会有自己的疑惑,而这些都可以带到课堂上进行解决,让学生在先学后教的学习环境之下获得大的发展。
(三)补充教学资源,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和眼界的拓宽。过去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资源非常有限,主要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当中涉及到的经典文本。有限的教材是无法覆盖无限语文知识的,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拓展和创新。于是新课改高度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强调在教材教学的同时,为学生补充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给学生获取丰富的资源带来了便利,不过网络平台上的资源有好有坏,利用不当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于是教师要做好资源的补充和筛选工作,合理增加教学容量。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把泰山风景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相应情境的同时,让学生和古诗描绘的内容融为一体,品位作者写景的方法和技巧,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顺利突破古诗学习和理解上的难题。再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支持收集整理和古诗有关的背景知识与诗人的人生经历,补充背景信息资源,以便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当中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结束语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合理地整合,发掘出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范畴,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更高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达到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博洋.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9(21):114-115.
[2]百晓庆.探究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8):164-165.
[3]朱晓红.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学周刊,2018(7):257-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