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2期   作者: 陈秀菊
[导读] 趣味性教学主要是借助多样的、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陈秀菊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趣味性教学主要是借助多样的、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时代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依托,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搭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平台,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小学生处于各方面均不成熟的阶段,对很多事物缺乏完整的认识和理解,自控能力较弱,在这种身心发展规律下兴趣成为他们学习新知识、尝试新事物的试金石,一旦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学生才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这促进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在较小的年纪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甚至愿意在今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数学。由此可见,趣味性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出发,体现一种全新的、创新的教学理念,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
        一、妙设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当开始新课教学时,学生总会对新的内容抱有期待,这时正是学生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运用趣味性的导语,具有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趣味导语,让学生刚开始就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趣味课堂教学氛围做好准备。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借助童话寓言故事、谜语趣闻甚至生活中的数学小常识,将新课内容与这些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窗户等很多现成的东西,让学生身临数学世界中去认识平面图形;再比如学习年月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类似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来激发新课导入趣味,“2015 年,小明被妈妈送到了奶奶家,然后小明就在奶奶家里住了 59 天,刚好是两个月。请问:小明在奶奶家住的是哪两个月?”像这种类似的问题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寻找答案,既贴近生活,又导入了新的课堂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富有趣味性。例如,学习平面图形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 Flash 动画课件,让图形动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图形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容易掌握各种图形的特点。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课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难免会枯燥,因而,通过把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不仅能够使小学生积极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还能实现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结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教学应更加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而且小学数学教材中为教师开展游戏教学提供了许多平台. 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教师根据小学生基本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扮演超市售货员,而另外一些学生则扮演顾客,然后,教师把一元、五元、十元人民币发给学生,学生进行相关交易活动. 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与解决疑惑的作用. 此种趣味性教学方式,不仅使小学生认识了人民币,而且还了解了人民币的主要用途,最重要的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趣味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富含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快速参与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实际心理特征与实际需求,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投身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性教学情境,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趣味性生活教学情境:小明一家三口吃西瓜,小明吃了四分之一,爸爸吃了八分之一,妈妈吃了十六分之一,小明说妈妈吃的最多,小明说的对么?教师通过一个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四、应用竞赛学习方法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同时采用合作和竞赛的方式进行,一方面通过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意识,在参与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强大;另一方面,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压力中学会获取知识,以另一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丰富应用竞赛学习方法和形式,通过不同模式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竞赛中。首先,基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更喜欢获得表扬和奖励,教师可以使用有奖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抗压能力。在使用有奖竞赛的过程中必须要求教师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使竞赛符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做到学生的广泛参与。其次,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既可以体现合作教学的理念,又可以体现竞赛精神,激发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帮助团队在竞赛中获胜,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获胜队伍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通过不同的竞赛方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做到全程参与。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丰富课堂表现形式,提升课堂趣味性,从而为未来的数学学科事业培养更多的接班人。趣味性教学课堂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从学生出发又围绕学生,对小学数学阶段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大普及力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