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体育教学 --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卢进星
[导读] 作为一位体育老师,首先应该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卢进星
        湖南省临湘市职业中专
        [前言]作为一位体育老师,首先应该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结合新的教学大纲和新改版的教材《体育与健康》改进改革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本人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如何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关键词]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所处的地位应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充分重视。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首要的问题是体育工作者(主要是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也就是说,要明确心理健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过去,人们认为人的健康主要是身体健康,体质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体育教学中围绕:基本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来进行。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生理方面的健康固然重要,而心理方面的健康同样重要,进而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即只有生理方面的健康,而没有健康的心理,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其任务就明确指出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新的心理方面的内容,这是今后体育与健康教学重点达到的目标。
        其次,要帮助学生在这一方面提高认识,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材的改版,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明确了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所处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基础理论水平
        俗话讲: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较深较广的基础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在课余时间,既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新大纲,又要熟练掌握《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优越,大多缺乏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锻炼。特别是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以及健康的社会属性,如协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观念、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积极的生活态度等,并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更新、探索和丰富自己。所以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完成教学任务。
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成为一空话,要落实到行动中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挫折,每一个体育工作者要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教育事来勇往直前,决不退缩。
        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丰富,而在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起步时,不要急于求成,要笔循序渐进,要注意到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区别对待,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又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内容上、方法上,手段上都要力求做到最好,例如改版后的教材《体育与健康》就明显的丰富了这方面的内容,如下表:



新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突出健康意识的培养,丰富了不同阶段的心理素质锻炼的内容。
        不同区域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区别对待,教学条件好的城镇中小学应严格按教学大纲的精神实施。相对来说,教学条件较差的乡镇中小学管理层和体育工作者工作的难度更大些,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要创造条件,制订出与实际条件相符合的内容来实施教学,不应因条件受限制而忽略甚至放弃。
四、认真贯彻,持之以恒
        体育教师对待学生心理锻炼态度要端正,思想要重视,坚定不移地将心理锻炼落实到课堂中去,每一堂课(特别是室外体育课)都要有心理锻炼的内容,因为所有的体育课本身就具备心理锻炼的内容。如球类运动可以锻炼学生顽强勇猛的意志品质,田径课中的中长跑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所以每堂课前,教案中要有心理锻炼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效果,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中在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中确定其心理锻炼的内容。如到了高中阶段,大纲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在室内体育课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学生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测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不同的时期对比较特殊的部分学生要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充分注意增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经受与战胜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的精神,能过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心理素质的锻炼,在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结语]以上所述,本文仅从一个大方向上着重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具体实施和贯彻于体育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探索,才能更加有效地搞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1]周华.初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华夏教师,2019(3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