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清
贵州省安顺市民族中学 561000
摘要:就音乐审美心理来说,它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怎样才能将音乐审美心理更有效地应用到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之中,是如今在众多高高中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究竟怎样才可以让高中音乐欣赏在教学中更好地表现出学生具备音乐审美心理产生的积极作用,更高效地去将音乐的内在素养进行完善,是如今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从情感入手对人进行教育,既是席勒美育理论的创造,也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审美教育的情感体验特征表现为美育的过程性,也就是把过程和目的相统一,在情感体验过程中使受教育者情感得到丰富和提升,以怡情养性来“培根铸魂”。在审美教育的视域下,高中的音乐教育应更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全方面的发展,注重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使他们有充分的审美体验。在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分析审美视域下高中音乐教学的不足,并探索与之适应的改革路径,是关键所在。
2 高中音乐教学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概述
高中音乐教学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环境虽然较为良好,但教学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对教师也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固有的教学理念、模式与方式方法的实际有效性明显不足,教学层面进行的创新也需要围绕着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来进行。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上看,其不仅可以为整体教学指明新的方向,对于丰富教学内涵也有很大帮助。但也要看到,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并不简单,一些难点性因素的影响更加不容小觑。一方面,高中音乐教师大多缺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经验,过度依赖传统教学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做法带有明显局限性;另一方面,整体教学中音乐情感教育较为缺失,课堂教学中互动质量低下也导致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状况相对较差。
3 审美教育视域下高中音乐教学的不足
首先,优秀师资力量的缺乏,对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有限。师资力量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审美体验的不足。不可置疑的是,当前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师都具备相当的音乐素养与理论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但是,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基于教师有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审美体验之上的。他们需要一定的人文学科素养,也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与体验。教师审美能力的匮乏也使得高中的音乐教学面临困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授音乐理论时,没有经验层次的感悟与审美体验的表达,使得理论艰涩难懂,对于唱法的实践也便显得更为机械。其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音乐教学实践不足。在我国教学体系中,往往更为重视理论的教学,而轻视理论的社会实践,从而造成了教学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是更为重要的一环。音乐来自于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又反作用于音乐,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实践的缺失导致了教学过程的不完善。音乐教学的实践一方面存在于作品的声音实践,充分参与音乐因素的对话,即真正的开口唱出来;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生活实践,于城市里,于乡野间,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其背后的意义。
4 音乐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在唱奏中感受音乐的情感
唯有进行歌唱和奏响音乐的时候,才可以让高中生的身心都感受到音乐,去体会音乐中的意境和背景,和词曲的作者产生呼应,真切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比如,高高中生在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教材中《草原放牧》时,大部分高中生看到名字就产生了兴趣,草原放牧是不是放牧时的歌曲呢?高中生们认为这个曲子在听觉上非常欢快,可是学生们不了解歌曲背后蕴含的故事。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就可以将这首曲目的背景讲述一下,如此高中生们就会明白歌曲中的意思,且能体会到其中草原牧歌描述的情形。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高中音乐教师为使学生们积极互动,感受到其中节奏的紧凑和轻快,可以让学生通过乐器去演奏草原放牧的一小段,有时低鸣、有时高亢、有时短促、有时悠扬,把其中的情景表现得十分真切,展示出了主人公勤劳放牧时的情景。
4.2 互动交流中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引导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性不足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一情形下,教师应当围绕着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在教学层面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交流,并将互动交流过程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关的引导过程。例如,在进行具体曲目学习时,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示范演唱,并让学生进行跟唱或合唱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你认为这首歌的亮点在哪里”“你认为这首歌最打动你的歌词是哪一句”等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所学歌曲相关的社会评价展示给学生,并从音乐性与艺术性角度与学生进行音乐曲目的互动赏析。在这样多元的教学互动进程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状况也会越发良好。
4.3 丰富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
高中要针对改革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实施一些有效的政策,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优势,将音乐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发展成多样化,并组建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团队共同发展音乐教学。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有关音乐的课程中还应当加入音乐史分析课,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投入到未来音乐艺术的创新发展当中。高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教学课堂的效率性,杜绝所谓的水课标签。把音乐课程推向通识课程的标准当中,高中需要严格组建层化、等级化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把握住教学内容和方向,并且丰富音乐审美与鉴赏的课程内容,从而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4.4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高中音乐鉴赏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传统的高中教育仅仅注重学生的分数,却未能够真正诠释教育的真谛,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必须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而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合理开展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中国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来具备较强的艺术性,代表着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仅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对如今高中音乐欣赏的教学,要求将重心放到培养学生审美心理上。所以,高中音乐教师要去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每个高中生都在一个音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美,将他们的审美和表现力提高。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师要将音乐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合理应用,把旧有模式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进而把高中音乐教学的效果提升,促使学生们提高音乐内涵和审美心理。
参考文献:
[1] 贾士军.试论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人文理念[J].北方文学,2019(33):221+223.
[2] 王红婕.审美教育中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技巧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8):378-379.
[3] 刘玥璇. 音乐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广西民族大学,2018.
[4] 苏茂齐.论审美教育中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技巧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21):198.
[5] 曾雅欢.审美教育中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技巧[J].通俗歌曲,2017(0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