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暴昱明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暴昱明
[导读] 摘要:智能技术的应用,辅助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传统问题,提供非线性的控制方式,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成熟化,保障各项技术能够稳定的应用到系统自动化运行中,体现智能技术在系统控制中的作用,改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状态。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1
        摘要:智能技术的应用,辅助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传统问题,提供非线性的控制方式,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成熟化,保障各项技术能够稳定的应用到系统自动化运行中,体现智能技术在系统控制中的作用,改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状态。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运用
        1 引言
        电力系统地域分布广阔,大部分元件具有复杂的物理特性,比如饱和性、磁滞和延迟等等。因此,实现对这样的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电力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大系统,存在着许多非线性优化问题和及其复杂的工程计算,同时,人们对电力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电力系统不断的引进一些先进的控制手段如智能技术等。
        2 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的控制和支持下,结合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实现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其中,智能技术包括了模糊控制、线性最优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等手段,可以说,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电力行业的大力应用。智能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传统控制手段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对系统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馈机制,并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有效的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事实上,智能技术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以此实现对设备控制的效果进行提高,增强了对感知信息的控制。同时智能技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这也就使得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3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3.1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自一九四三年被第一次提出概念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开始崭露头角,被人们确立为高新技术之一。从来源上来看,神经网络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的系统控制问题。通俗的来讲,所谓神经网络就是使用许多且单一的电子神经元实行数列组合,然后组合成一个整体。而神经网络控制对于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来说主要是运用其短期负荷预报和网损计算功能,这两种功能可以的大大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大地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为整个电力系统节省了许多的人力成本。
        3.2远程控制
        当前航天器远程规划、控制方面开始逐渐应用智能技术技术,尤其是在航天器中利用智能技术程序,其不仅能够实现远程操作,且在调整与管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外已经实现了航天器的智能技术技术远程遥控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远程控制程序的应用,其能够对工作任务、目标进行事先确定,且能够实现自主规划;另外还能够确保航天器在外太空安全稳定运行,能够全面了解航天器实际运行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与诊断,而后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恢复正常运行。
        3.3模糊控制
        在过去的控制模式下,为了促使控制精度得到提高,需要对电力系统状态的动态测量精确度进行提升。但是,外界因素、电力系统自身因素等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工作和测量,进而改变系统状况,这样控制系统就无法有效掌握系统的真实状况,增加了控制工作的难度。而模糊控制技术则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过来,对测量精度没有较高的要求,只需要结合数据常规控制规则,对数据隶属度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准确判断电网状态。实践表明,通过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系统不会受到电力设备的噪声影响,提升了判断的精确性。


        3.4线性最优控制
        在目前这个时代里,在中国的电力系统里面,其线性最优控制方法已经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了,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线性的最优控制还会继续有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最开始的线性最优控制的设计中,原始的设计是基于局部线性化模型的。因此,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该要考虑到当电力系统处于非线性下的控制时,它的控制效果极有可能会非常不理想。在当前许多控制理论里面,线性最优控制是一个相对重要的控制理论,也是理论应用于现实的体现。在实际的环境中是有许多的、其他的控制理论的,而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则是最广泛使用的理论,所以在才会在电力系统中进行使用。在实际中,电力人员会经常将理论与其电力系统的现实结合起来,进行相互补充。有专家指出,当传输线距离较远的时候,或传输容量达不到标准的时候,可采用最优励磁控制方法来解决和改进。这可以直接解决传输容量弱的问题。目前,它既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佳的励磁控制方法。另一方面,在水轮发电机中,当其电阻的时间被最佳地控制时,通过使用最优控制理论将获得很好的结果。
        3.5智能电能计量装置
        为了维护电力企业、用户和社会的良好关系,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应运而生,其建立的基础是自动化、数字化和互动智能技术。在智能电能计量系统中,应用了大量的智能电能计量装置,其作用是测量发电量、供电量、售电量和用电量等,并为制定生产计划、开展经济核算和计收电量提供依据。下面,笔者重点介绍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是一种设有硬件时钟和通信接口的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其既具备普通电能表基本的计量功能,又具备结算与账务功能、电能质量与供电监控功能、实时能效管理与监控功能、负荷分析与预测功能、用户能源管理功能等,同时智能电能表实现了用户家庭智能化,体现出存储容量大、安全等级高、能源消耗低、电能计量准确和运行可靠等优点。可见,智能电能表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3.6基于优化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
        使用传统的技术诊断电力系统故障,极易出现不准确的数据分析现象,很难取得理想的诊断结果。智能技术系统诊断并不能处理一些新的问题,且无法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智能技术诊断是合并统一处理以往发生过的问题,之后在智能技术系统中存入这些出现过的数据,诊断时需要以这套系统为前提条件,这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不足就是漏洞较多。而将新兴科技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并通过应用模糊理论,能够有效解决一些突发情况,这套系统在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进行诊断。与智能技术系统相比,模糊理论系统在诊断灵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套新兴系统是模拟人脑的方式处理相关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缺点。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新时期,电力诊断系统中将会应用更多的新兴技术,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系统与最佳优化方案。
        4 总结
        总的来说,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中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在电力系统发展中发挥了自身最优化的作用,推动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使很多家电的使用的到了便利。智能技术是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他的引用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由近些年来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当中使用智能技术的效果很不错,加上不断深入研究各种智能控制技术,在未来的电力系统发展中智能技术会在提高其自动化水平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青松.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
        [2]黄安林.浅析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4.
        [3]师君.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1:48-49.
        [4]金涛.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3):88-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