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王文强
[导读] 目前,为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而建筑行业项目难免会变得更多。
        王文强
        身份证件号:3715221986****161x山东省 252400
        摘要:目前,为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而建筑行业项目难免会变得更多。随着一些新的技术和材料的使用,很多工作人员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疏漏。无论是责任方面,监理方面,以及合同方面的风险都是比较明显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及时应对,避免因为风险而导致经济损失,或是让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受到伤害。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建筑施工中风险管理的定义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就是把在建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提前的预警,并且采取相关的措施,一旦风险发现就可以及时的解决这些风险,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或者造成更大的损失。在建筑工程中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风险的发现与分析,这主要是在工程管理的前期,对于相关的数据及内容进行整理,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进行分析,最终获取到项目管理风险。其次就是要在项目的前期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收集,把现在已经存在的风险进行整理。避免这些风险在下一次继续出现,最终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项目管理计划。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产生的风险
        2.1合同风险
        合同在施工企业和业主签订的过程中是具有法律效益的,一般来说在确定合同条款以及签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无论是确定合同的内容,或者是计价方式,以及订立条款的相关过程之中,业主都会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而施工企业要在合同里,必须把自己的责任和业主相互进行明确规划,明确一旦产生风险双方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在合同条款方面的疏忽,而导致自己的合法利益蒙受损失。
        2.2监理单位的风险
        监理单位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因为工作技能方面的疏忽而造成风险。监理单位是一种比较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面的服务,我国的建筑行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可是监理单位的工作却没有充分与时俱进。所以,虽然监理工程师可以全面地履行合同当中所规定的工作内容,但是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而造成一定的风险。在行为责任这一方面,因为监理单位的队伍并不全都是非常专业的工作人员,良莠不齐,所以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违背职业道德。或者是失职的现象,而给雇主造成一定损失。因为目前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已经诞生了很多具有科技性的施工项目,这些新的技术必须通过实际运用,并且经过时间沉淀才能够真正的暴露出有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因此,监理人员很难确保工程项目万无一失,这也正是监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局限性。
        2.3责任风险
        责任风险正是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当中,普遍会存在的一种风险。按照规定不难发现,总承包的单位和不同的分包单位,在工程质量方面连带责任是比较显著的。有一些专业性的分包企业,目前在施工能力方面仍然不足,如果施工质量在检验方面无法达标,那么就很难独自承担起工程项目方面的返修任务,而总包企业很有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责任风险。建设单位必须尽量选择一些施工能力比较突出的专业分包单位,从而减少有可能会产生的责任风险。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3.1合理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
        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需要合理制定风险管控机制,并有效落实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建筑企业要从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控制出发,明确自身在建筑市场中的定位,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掌握引发项目风险的各种因素,科学完善原有的风险管控机制,提高风险管控机制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适用性,发挥其实际效用,有效规避工程项目风险。此外,还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项目建设风险防控机构,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派遣专业管理人员,明确管理任务与职责,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另外,还要借鉴并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优化自身的项目管理模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2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有效规避其中存在的风险,需合理改进与创新原有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高效管控工程项目风险。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风险信息系统建设时,要收集和整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种数据信息,包括工程施工所在地的各种地质条件数据,将其输入至风险信息系统中,要据此设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参数,实时监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数据,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的分析,预测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力度,制定科学的措施规避风险。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督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一旦发生风险,系统监控到的数据出现异常,触发风险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及时提醒相关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风险防范与处理,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的不良影响。另外,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善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加强对建筑市场、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监管,掌握建筑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程造价管理方案,以免造价失控、增加项目风险。
        3.3合理实施风险转移策略
        所谓的风险转移,指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将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转移出来,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危害性。当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产生危害时,相关建设单位要通过向保险公司索赔,将相关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上,降低承包商自身担负风险危害的程度,同时,避免双方承担过大的风险负担,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参建方的风险抵抗能力,减少风险对参建方的不良影响。因此,相关单位要做好保险转移工作。
        3.4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建筑风险管理体系
        在企业内部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监督风险管理体系,对于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整个企业共同完成,上层领导必须要发挥带头作用,深入实际情况当中,对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进行及时的评估与管理,这样可以很好的设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基层的工作人员必须对于体系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向领导及时反映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管理体系搭建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公司先进经验,但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解决与分析。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对于施工环节的每一个资金流动进行限额,公开资金的具体走向,保证所有资金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最大程度的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好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减少风险的出现。
        3.5完善信息收集体系
        当前是计算机网络社会,网络技术对于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风险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内部必须要健全完善信息系统。在系统构建的时候,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收集和项目工程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并且在施工之前要对于施工的地形以及气候等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预算的制定。最终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风险进行整理,录入信息系统完善信息,便于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项目管理工作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从总的来说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安全及质量。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风险问题,建筑企业要据实制定与项目管理工作相符合的策略,规避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栋,马红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规避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158.
        [2]王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规避策略探究[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8(31):0155-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