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曙光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摘 要】截止到目前,供电企业中的线损率确定,主要以各个台区的综合线损率统计为主,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管理模式的全面制
定。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分相分段法的定义和结果进行总结,并从供电量行为的调整、控制调整电量的方式、确保电量调整以及综合线损统计考核相连接、未计算线损台区问题处理四方面,论述了分相分段法在低压台区线损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相分段法;低压台区;线损治理
前 言
电力系统中的线损, 属于是各个供电部门的重要参考依据,借助于线损示数,可以将具体的供电网络设计情况以及安装合理性展示出来,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供电水平的重要代表。在具体线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线损系统设计情况,实现系统的全面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供电企业营销配电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 将供电安全性能更好诠释出来。
1 低压台区线损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系统建设情况
从目前实际发展情况中可以看出, 我国各个电力企业在分段法系统建设上,其系统与性能维护等内容已经十分完善,从配电站到地方,之后再到用户,整个流程的优化幅度较为明显,最终实现了电损的全过程管理。 除此之外,借助于远程控制内容,可以让远程抄表正确度进一步提升。 通过对智能记录信息收集功能的有效应用,还能为营销工作制定合理策略,尤其是在配线电损统计和管理上, 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信息,维持电力企业朝着更好方向发展。
1.2 线损类型
从以往工作中可以看出,线损通常涉及到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技术线损, 另一种为管理线损。 站在技术线损角度来说,主要是设备和线路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这种技术线损很难完全避免,如变压器之中的铜损和铁损存在,电阻及接触电阻会呈现出很大变化,在这些因素的促使之下,电网降压和发热情况便会得到触发,电能损失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另外,管理线损的出现,主要是管理方面的失误所导致的,如人为窃电、漏电短路等等。 一般来说,人为线损更容易得到控制,为了避免上述两种线损情况出现, 线损的针对性管理策略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截止到目前,线损管理中的常用方法为营销分相分段法,每月进行一次线损发生率统计通过,从而将线损管理单位中的管理水平突显出来。 但该种管理模式无法将控制和预防效果优化,只能将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出来,具备明显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除此之外,由于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无法将问题及时的反应出来。
1.3 线损管理方式的缺陷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 目前人们在线损管理系统设计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电能商品具备与一定的特殊性,产销等环节可以同时进行,不会出现库存问题。 但随着工业农业生产生活的全面进行,天气、气候等环境复杂多变,线损率变化具备很大随意性。 为此,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于实时跟踪或者是管理, 降低线损事故的发生概率, 还能借助于全面质量管理,将月线管理转化成日线管理,并将实际线损管理内容全面细化。
2 分相分段法的定义和结果
2.1 分相分段法的定义
本文以某农村低压台区为研究对象,该台区主要涉及到 3 路分支线, 一旦线路之中出现线损异常等情况,在查处异常原因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3 路分支线路进行现场排查工作,这其中包含的工作量很大。 所谓分相分支线路,主要是对三路分支线进行有效区分将各个分支线当做不同台区看待,与此同时,对任意一路分支线进行分相分段,这样一来,每一个台区都将被划分成几个小段,哪个区域出现线损,就需要对相对应的区段进行检查,在节省时间和人力的同时,降损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展示.
2.2 分相分段法结果
该方式主要涉及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共用变压器的终端电能量与各个分支电能量的比对情况。
各个分支电能可以借助于现场数据采集和统计,通过变压器中的终端电能与
分支总电能的差值,之后与变压器总能量作比,如果最终结果高于 8%,或者是低于零,说明该段存在线损异常问题。为此,人们可以借助于分相分段,做好能量与分支电能量的比对工作,将互感器变化情况展示出来。 第二层次主要是借助于变压器终端电能和分支电能的对比,将某小段综合线率等内容判断出来,如果最终的综合线损率超过了 8%,说明线损问题具备异常性特点。 第三层次与第二层次之间存在很大联系,如果其中任何一项的线损率高出 8%,则用户用电可能存在异常情况[2]。
3 分相分段法在低压台区线损治理中的应用
3.1 供电量行为的调整
在整个分项分段法实施过程中, 需要针对具体实际工作环节进行全面统计, 之后借助于变电站以及实际线路等电量产生情况,做好后续计算工作,在多好数据收集的同时,将相关数据转移到智能化平台之中。 总的来说, 借助于智能化平台,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均需要对其电量进行全面监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数据统计工作按照实际电网结构进行。 除此之外, 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还应该借助于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和监督控制,避免更多认为因素出现,进一步降低线损统计工作失误次数。
3.2 控制调整电量的方式
在整个线损管理系统应用时, 具体售电量结果需要根据具体的电量电费系统情况来直接获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量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实现其严格的审批操作。 如果整个售电量出现不足, 工作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对各个层次之间的用电量进行合理调整,避免由于人为因素等存在,导致售电量出现太大波动, 这也是电量调整合理性和规范性的主要保持方式。
3.3 确保电量调整以及综合线损统计考核相连接
在实际营销分相分段系统应用角度来说, 想要确保其应用的完善性,需要建立健全电力输送环节对应关系。 除此之外,由于变电站主变压器自身特点,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对实时电表等数据进行全面提取,为后续数据对接创造有利条件。由于形式不同,各个地区的线损也会出现不同情况。 另外,站在整个电量调整角度来说, 其调整流程需要得到全面规定与落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合理情况出现,避免企业和公司利益受到严重影响。 在供电量调整上,相关部门应做好发起人的权利约束,不能初夏越级调整等现象。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人们还要规范具体的电量调整流程,借助于监管工作实施,让线损统计工作越来越准确。 另外,各个供电企业相关部门还要强化对专业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引进, 将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其中,让线损管理系统功能显得更加完善,最终实现营销配电体系改进的全面落实。 各个供电企业还可以借助于定期专业技术培训策略的实施, 让线损管理人员了解更多与线损相关的知识内容。 另外,还可以将著名专家和研究人员邀请到企业之中进行讲学,将各个工作人员的线损意识突显出来,提高其管理水平。
3.4 未计算线损台区问题处理
在整个供电企业用电信息采集过程中,如果数据统计时间无法处于正常状态,则台区线损率也不会更好的呈现出来,这种情况被人们称之为未计算线损率台区。该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台区终端信号不强,再加上天线脱落、损坏等因素影响,让数据无法正常上传。另外,台区关口电流表极性反接,无法更好的进行关口表计量操作。在该类问题处理上,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对 SIM 卡以及天线进行有效选择,在安装操作过程中,还要将具体终端采集设备故障情况展示出来,并制定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其次,在电流进出调整上,人们应该提升对接线情况的重视程度,当整个接线操作结束之后,工作人员便可以对表中的电流数据进行统计和判断,并将最终结果与相关要求进行对比,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4 总 结
综上所述,分相分段法线损管理属于是精细化管理方式中的一种,在实施分相分段法线损管理工作之前,管理部门需要对设备实施情况以及线损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把握,杜绝管理不合格等问题出现。 另外,整个分相分段法管理应该根据与各部门形成合作,在用户分项明确的同时,将用电异常问题展示出来,尽快确定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建宁,马小丽,颜华敏.基于无线通信和大数据技术的低压台区同期线损异常诊断系统[J].电力与能源,2019,40(01):36-40.
[2]吴明明,张 萌,刘俊达.分相分段法在低压台区线损治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8(2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