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扶贫示范种植基地的建设。在加强基层建设的同时,数字乡村、数字农业等概念也融入到了扶贫示范种植基地建设之中。农业农村部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将”互联网+农业”以及信息化建设与种植基地相结合。本文主要研究了在疫情过后,恢复扶贫示范种植基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在加强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高效的管理基地的复工复产。在满足疫情防控的同时,更快速的使得基地生产恢复正常。
关键词:数字农业;信息化建设;复工复产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产业链条不长、要素供给不足、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农业农村部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和考核体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化、信息化农业农村系统建设。
本文基于疫情过后,加大农业经济实体复工复产的背景下,研究了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大数据在扶贫基地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功能,有力支撑和服务基地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信息化示范基地的概念,从而使信息化与扶贫基地建设充分融合,促进基地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 基地信息化建设助力复工复产疫情健康防控
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速扶贫基地复工复产,是基地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求。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基地人员复工复产健康监测管理。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组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中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农业生产基地在复工复产前要建立防控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两案九制”,即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等,明确每个制度的操作流程和具体责任人。如果依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满足以上要求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基于人工弱管理、效率低、人工统计上报信息滞后的缺陷,引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建立扶贫基地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显得非常的重要。
为了更精准、实名制的掌握基地复工人员的健康情况,可以引入基于物联网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人脸识别测温设备,实现自动采集体温数据,实时监测体温,自动统计汇总上报;对体温异常人员系统实时监测并自动推送流程至基地管理人员和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后续流程推送给相关上级管理部门;系统实时统计生成密切接触者名单,推送给相关人员进一步跟进。在这一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搭建好相关的组织架构,建立基地管理的标准化信息流程;再次就是安装相应的人脸识别测温设备与管理人员,当地疫情防控小组人员的手机APP进行联动,及时自动推送形成相关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图形界面,自动预警。
3 信息化建设助力扶贫基地高效生产运营
扶贫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在满足疫情防控的前提之后,下一步的建设方案重点应该放在基地的生产上。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基地生产的农业大脑,可以快速的提高生产效率,掌握基地的各项重要生产数据。信息化建设建立大数据农业大脑主要涵盖一个数据云中心,四大业务应用体系,N个智能决策引擎;“一个数据云中心”即基地大脑云平台;“四大业务应用体系”即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智能化体系、政府监管信息化体系、产业发展品牌化体系;“N个智能决策引擎”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决策引擎,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决策引擎,农产品价格及市场智能化预警决策引擎等等一系列的能够提供给政府进行政务决策的智能化引擎,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建成一批信息化示范基地,从而使信息化建设与现代扶贫基地产业充分融合,农业扶贫基地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如下图所示:
.png)
图1 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农业大脑
4 小结
可见,通过建立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可以有效的进行复工复产的健康防控监测。同时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农业大脑可以帮助广大农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涉农部门单位提高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生产现状,实现生产管理智能化的数字农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汪冰.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1).
[2]陈飞豹.浅析中国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J].北方经贸,2009(10).
[3]王晓丹.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
[4]张海云.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
[5]沈婷,李伟.“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9(22)
[6]潘小曼.信息化促进农业增效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2)
[7]温暖.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2)
基金项目:2019年贺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黄姚黑豆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及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编号:贺科转19080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