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芳
集美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本文以美国著名小说The Great Gatsby的教学优化实践为例,从十个小组任务入手,为开展高中英语拓展类选修文学欣赏课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优化实践案例。
关键词:拓展类选修;文学作品;文学欣赏
一、背景
英语文学作品是宝贵的英语课程资源,是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有效载体。高中英语拓展类选修文学欣赏课程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确定英语文学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筛选英语文学作品、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文学欣赏课,这些都是值得英语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英语文学欣赏课不应以语言知识学习为目标,而应以“欣赏”为落脚点,让学生通过“课外完成阅读任务,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教师引导深入思考”的方式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体会英语文学的美,发掘英语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这比课堂上全班统一阅读、教师统一讲解的教学方式更省时、高效,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语用能力。
二、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的关于“美国梦”的幻灭的一部力作。小说的背景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里,通过尼克的叙述展开。他与主人公盖茨比为邻,并与之交上了朋友。盖茨比出身贫苦,但野心勃勃,后因贩卖私酒而暴富。他经常大宴宾客,目的是为了吸引五年前的恋人黛西并赢回她的芳心。已嫁给富豪汤姆的黛西在尼克的帮助下与盖茨比重逢。但黛西已不是原来的黛西,只是一个愚蠢、自私、庸俗、美丽的躯壳。盖茨比的美丽旧梦终于被打破了,但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仍对黛西抱有一丝幻想,以至于遭遇了更加凄惨可悲的结局。黛西在一次酒后驾驶盖茨比的车轧死了汤姆的情妇,汤姆嫁祸于盖茨比使得盖茨比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2. 学情分析
本课例的授课对象为集美中学高二年级理科实验班。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高,但普遍存在虽能理解情节却不理解主题、不知从哪些角度鉴赏作品、体会不到作品的魅力等问题。针对学生表现欲强、创造力丰富的特点,本人设计了开放性的任务,没有将这节课定位成一节帮助学生了解小说内容的阅读课,而是定位为文学欣赏课,先让学生利用两周时间阅读小说,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性别把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分工合作,在一周以内完成指定的任务。在最后的分享课上10个小组按顺序依次呈现本组的研究成果(Presentation)。
10个小组的任务分别为: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er(作者简介);Main Characters(主要人物);History context(历史背景);Plot summary(情节概述);小说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场景: The first meet after 5years and the green light(五年后第一次相见和那盏绿灯),We are born different(我们生来是不同的),Waiting for the telephone(等待电话);The American dream(美国梦);Personality(人物性格分析);Why Gatsby is great(盖茨比为何伟大)。这些任务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Plot summary(情节概述);Personality(人物性格分析)。
(2)难点:The first meet after 5years and the green light(五年后第一次相见和那盏绿灯);The American dream(美国梦);Why Gatsby is great(盖茨比为何伟大)。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Knowledge objectives)
通过对小说文本的阅读,理解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线索;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对人物进行分析。
(2)语言技能目标(Ability objectives)
能用英语阐述个人观点和进行小组展示。
(3)情感态度(Moral objectives)
学会合作、分享和倾听;联系小说和现实生活,获得启示;体验文学作品的美。
三、教学过程 (Students’ Presentation)
Step 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er
1. Brief(简短的)introduction
2. The Writer’s life
3. Works
(第一组对作者的介绍简明、扼要。)
Step 2: Main Characters
Jay Gatsby, Daisy, Tom, Nick, Jordan Baker, Myrtle Wilson, George Wilson.
(第二组提炼出关键人物。)
Step 3: History context
1.Business
2.Ideology
3.Culture and Artist
4.Technology and Industry
(第三组从四个方面分析历史背景,设计用心,尤为令人感动的是每位小组成员还精心准备了手绘图片。)
Step 4: Plot summary

(第四组的任务很有挑战性,必须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对人物关系的把握,完成得很棒!)
Step 5: The first meet after 5years and the green light
1. Before Daisy came (The weather was bad, but the heart was hot)
2. When Daisy was coming (The weather was bad and it was raining)
3. They chatted with each other (the weather got better)
4. The green light:The first time
The second time
The third time
(第五组分析到位,处理问题很细心。)
Step 6: We are born different
Tom:He belongs to the upper class. He is a wellborn(出生优越的)man.
Gatsby:He owns a lot of money. He pretends to have an excellent background, but he is a man of humble(卑微的)birth.
No matter how hard Gatsby tried to change his status, his poor birth denied(否定) everything. It’s ironic.(讽刺的)
(第六组每位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截取的视频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Step 7: Waiting for the telephone
Question1: The process he waited.
Question2: Why did Gatsby insist on waiting for the telephone call?
Question3: What came to Gatsby’s mind and what would the most probable emotional activities be when he got the shot?
Quesrion4: what would Gatsby have said and what feeling Gatsby would have had if Gatsby hadn’t got the shot?
(第七组设计别具一格,看似简单的环节却处理得很有层次。)
Step 8: The American dream
Why did Gatsby’s American dream break up when his romantic dream broke up?
(整节课的高潮被第八组占据,对问题的分析挖掘得很深刻。)
Step 9: Personality
(第九组组长、英语课代表周宇翔同学流利的表达、纯正的美式发音、对人物性格的剖析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
Step10: Why Gatsby is great
As what is sung in the theme song Young and Beautiful:" 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 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 got nothing but my aching soul. I know you will, I know you will, I know that you will. ”Yes, I think Gatsby will. And he always struggles for his fantastic dream. Only when we compare Gatsby with Tom and Daisy can we find how great Gatsby is in such a period.
(第十组每个成员表现突出,对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Summary:
T: The greatness of this novel not only lies in the timeless love story, the multiple understanding we can get from it, but also lies in the chance for us to have an insight into the culture and society of that time. (教师小结)
Assignment:Write a reading report.
(作业是开放性的,有助于学生反思所学,再加工课堂上输入的大量信息,并转化为语言输出。)
四、教学反思
我发现一节英语文学欣赏课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选材的科学性
开设英语文学欣赏课,首要的任务是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选材得当与否关系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选材时,教师要特别关注以下几方面:
(1)难度的适切性。英语文学欣赏课所选的作品无论是篇幅还是生词量,教师都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为学生顺利完成阅读提供保障。
(2)作品的趣味性。选择情节生动、内容有趣的作品作为欣赏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思想的健康性。选材时,教师还要注意作品的立意,善于挖掘作品的内在意义,力求使所选的文学作品能给学生带来重要的人生启迪,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语言的地道性。英语文学欣赏课所选的作品最好采用原著,若原著难度太大,也要尽量选用英美作家所改编的简写本,这样才能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同时有利于“附带习得”(Incidental acquisition,即作为阅读副产品的语言学习)。
2. 设计的合理性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般而言,教师可采用“课前布置阅读任务(对于较长的作品,必要时,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预习练习),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分享、讨论(教师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学赏析活动。
(2)任务的有效性。不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活动,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都要难度适中,具有可操作性。给学生的任务说明,也要尽量清晰具体,以便学生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做。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开展。本课选取的几个赏析的角度比较合理,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每个小组只负责一个角度的分析,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避免了分析的“杂而不精”。其次,学生分工明确,参与积极。课堂上,各个小组都个性化地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对作品的剖析都比较到位。
(3)师生的互动性。要想上好一堂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课堂的延续性。对学生而言,英语文学欣赏课不应是一次作品阅读的总结,更应是新一轮阅读和思考的开始。教师可通过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如本堂课的Write a reading report,巩固课堂成果,保持学生阅读的持续性,使他们循序渐进地学会文学欣赏,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3. 思维的启迪性
英语文学欣赏课的教学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传授文学赏析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可通过即时评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设置开放性的作业等方式,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与作者、文本产生思想共鸣,把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另外,由于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生活、指导生活,所以,除了引导学生研究作品本身外,教师还要启迪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人生。
4. 需改进之处
本节课课堂容量大,45分钟确实有些短,所以在时间的掌握上还需调整,同时由于第五小组呈现的内容较课前准备有些补充,因此耗时较多。教师点评可以及时些,或建议或提问或总结,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深入思考,使小组研究成果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殷志勇. 2009. 高中英语英美文学选修课的开发与实施[J]. 教学与管理,(10).
傅山云. 2012. 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 [J]. 英语教师,(11).
黄跃洪.2015.浅谈高中英语文学欣赏校本课程的开设[J].中学教学参考,(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