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陈林梅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促进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但是,从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并不充分重视

        陈林梅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桑梓小学校6378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促进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但是,从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并不充分重视,导致阅读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从而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这也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水平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以及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的有效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上,为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小学生在知识储备,理解和分析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教师需要以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而促进个人的身心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也能帮助学生向个性化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一)迎合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强调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能力。1可见,阅读教学是有必要提到教学的重要内容上的,阅读教学不但让学生懂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一部作品,同时也能对文章的表现形式作出相应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创新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懂得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剖析、解读、评价,从而顺应新课标的改革需要。
(二)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
        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要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以及语言形式,这两方面掌握之后,就可以让阅读达到理想的效果。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为学生之后进行文学鉴赏创造条件。重视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将课外文学穿插进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慢慢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水平,并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文学鉴赏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训练中,了解并且熟悉了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用词表达方式、人物描写方法等,过程中,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得到了累积和提升,对于日后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信息化的新时代,要求各领域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有了重视,但是教学手段还是过于单一,使得教学过程中,内容较为枯燥、僵化,而学生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阅读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2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教学思路,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
(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清晰
        重视阅读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探究能力,不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设立不明确,导致没有让阅读教学活动有丰富内容的展示,因此,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课标的改革,对课堂主体明确作出解释,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以此来展开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尤其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低,这让教学活动的效果难以实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水平来展开教学,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学习,并且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比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阅读课时,因学生认识的字有限,在阅读中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会影响到阅读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出发,先让学生学习生字生词之后,再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更有信心。
(二)科学制定阅读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方案会让教学活动可以出色完成。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基于学生的具体实况,为学生量身定制出教学计划,从而让教学目标得以完成。一方面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并且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选择合适学生阅读的方式进行,从而促进学生能有效获取到知识。另一方面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如进行情景式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参与到文学作品阅读中,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尤为重要。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和理解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自由、轻松的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来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在静心阅读中形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进行思考、分析、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为重点,从而达到所需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新课标改革下,教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向着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方面发展,以顺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是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要科学制定阅读教学活动,以确保阅读教学活动有良好的效果;三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84-284
[2]王敬平;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基础教育,2019,2: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