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刘丽珍
[导读] 随着我们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刘丽珍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平都小学,江西  吉安 343200
 

        摘要:随着我们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作为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学生学习成绩已经不是学习考核的最终指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的关注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我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具备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我们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拓展他们的阅读思维,还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为他们以后在初高中的语文阅读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不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教师在上课时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还是只对学生解释文章中句词,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教学的要求,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能让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意思,导致学生不能了解文章的内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研究以及剖析,不能深刻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教的学习,缺乏理解分析文章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陷入困境,渐渐失去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加以改变。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教学,而不是以讲解知识为目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存在问题
        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知识。现阶段新的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很多教学方式还留存传统教学的影子。不能说传统教学就不好,传统教学中也有好的方面,但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教师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课堂更丰富多样。而且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上课的进度,灵活变换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不只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信息化,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信息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运用到很多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比如多媒体。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创建,它的出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我们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建立。

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看到对文章不同角度的理解,激发了他们阅读理解的潜能。我们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还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阅读的能力。
(二)利用课堂互动学习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我们可以利用课堂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利用课堂互动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互动的魅力,也能让他们勤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我们利用课堂互动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阅读一遍,之后请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学习。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帮助他们今后阅读更多的书籍。
(三)利用互联网课外拓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课本上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利用互联网能学习的课外知识是无限的。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我们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课外拓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让他们更多角度地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四)注重启发,唤醒阅读感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任课教师应以引导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摒弃“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但是,教师在启迪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阅读和品鉴文学作品的同时还能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联系实际,拓展思维空间
        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将课堂内外有效结合。教师要积极调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使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一隅,而是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空间,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任课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活跃。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能力需要长久的积累与沉淀,并不是一下子就提升起来。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习惯的培养,有足够的积累,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发挥出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多阅读课文,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读到好的句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摘抄,做好读书笔记。
结束语: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丰富他们的课堂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文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5):192.
[2]张存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38):65.
[3]潘明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2):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