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光明电力服务有限公司寿光分公司 山东寿光 262700)
摘要:当前时代下,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逐渐提升。作为电力系统中与电源及用户直接进行联系的配电系统,其供电可靠性水平高低也直接联系着用户。若是有不稳定电流出现在供电过程中,将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
引言
供电可靠性能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同时也能将供电系统持续为用户供电的能力直接反映出来。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与现代化电力行业特点相符合的一种科学化管理方法,是电力系统及设施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组成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性成分之一,与电力企业管理的各方各面皆有联系,综合体现了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行及服务等质量管理水平。因此,评估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极具意义,且必须保障评估结果的精准与精确。
1配电自动化技术概述
配电自动化发展与智能电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如有故障出现在配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系统可将故障单元自动识别出来并实施隔离处理,以系统内设置的自动修复模块为依据自动处理设备线路的故障,可将故障停电范围大幅度缩减,为电网供电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配电网运行参数,将可靠的数据支持供于配网线路的优化改进,有利于供电质量的提升,能够帮助供电单位实现用电负荷的科学控制,并促进供电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2配网运行中供电可靠性管理存在的短板
2.1对预安排停电中的综合停电未进行有效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用电需求逐年增大,而相关的配网线路设备也在不断改进,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关于电力系统的建设项目需要开展,例如市政府迁改工程、配网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等这些项目涉及的停电作业为预安排停电。由于这些项目施工的时间大致上并不相同,施工的顺序也不一样,导致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对综合停电进行有效的管理,往往会出现某条线路多次停电、单一项目停电等现象。若未进行有效的管理,则会使停电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对停电时间无法进行合理的安排,建设项目涉及的工作内容无法有序地开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成为制约供电可靠性的短板之一。
2.2对错峰限电未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类停电类型主要发生在主网检修和运行方式调整的过程中,未对错峰负荷进行准确的判断则是错峰限电管控不到位的主要体现。而一部分工业用户并不能自觉进行错峰限电,从而使预计的限荷值小于实际的限荷值,若工作人员在这时被动地进行拉闸限电,则会对停电的用户造成大量的消耗。
3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
3.1解析法
状态空间法具体是指通过构建状态空间图,在完成了马尔科夫状态方程的解析并将状态空间转移概率获取后,结合转移模式逐一解析配电网各状态的转移概率,同时计算平稳概率。配电网处于某种状态中的频率计算,主要是分析出该状态持续的时间,并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确度,然而也存在相当繁琐的计算过程。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具体指的是将主要元件故障发生率获取之后,以配电网各元件为对象分析故障处理模式,待影响配电网构成的故障逐一列出后,并在计算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指标时,将故障影响事件当作关键性依据。该方法原理简单且相当准确,而网络连接较复杂或配电网元件偏多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就会大大增加计算量。
3.2递归算法
该方法具有与配电网络树状基本结构一致的特点,配电系统可靠性等效后会有形式简单的网络形成,遍历过程中通过可靠性计算公式的递归调用,即可获取系统可靠性指标、配电系统负荷点。
因配电系统结构近似于树形结构的缘故,该方法将配电系统馈线当作树节点,以树型结构的形式完成配电系统的储存,在对树后序遍历的基础上,朝着等效分支逐层等效下层馈线对上层馈线的影响,配电网内包含主馈线与多条子馈线,相当负责,将其简化为简单馈线连接负荷点,并依托可靠性计算公式展开计算,在完成了树的前序遍历之后,以不同层馈线为对象,逐层进行与其相连接的负荷点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将上层馈线影响下层馈线负荷点可靠性的等效串联元件找出,递归遍历,并在获取系统负荷点可靠性指标后,最终即可将整个系统供电可靠性指标求出。
4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提升策略
4.1改进和完善停电管理制度
结合相关资料得知,电力企业计划停电在停电类型中占据了极高的比例,因此需要对停电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改进,确保停电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要着重关注维护检修工作,围绕具体情况合理决策。例如,能带电作业的项目坚决不停电,多项目同时操作时单项目不停电。停电计划中,要想保障合理与科学,就需要对停电时间充分利用并大幅度缩短,规避重复性停电,严格考核各项检修指标,以此促进供电可靠性的提升。
4.2关于错峰限电管控的优化措施
要想对错峰限电进行有效的管控,可以以相关的限荷线路为依据,制定出有效的错峰限电方案,保证转供电线能够有效地进行电线转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限荷线路的负荷程度,还要提前向需停电的用户进行解释,从而得到用户的配合,然后要对错峰限电用户的负荷情况进行监测,确保错峰限电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4.3配电自动化结构规划
在配电自动化结构规划当中,主要是结合主站层、子站层以及终端设施等来完善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的应用环境,并提高技术应用的基础。对于主站层的设计侧重于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的服务器配置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电力调度设备、通信设备以及电力服务设备在内的整体规划;并在信息交互的基础上,遵循应用语法来进行数据传输,完成信息交互工作。在主站层的结构规划中,还需要遵守整体设计、统筹管理的规划要点,实现多个层面的联动控制。
4.4重负荷方式下保护校核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类负荷地的需求,需要关注配电线路的负荷变动情况,定期对配电线路运行数据和负荷增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电网“卡脖子”问题,防止发生因设备技术配置改造跟不上负荷地发展变化而造成限制负荷用电或者发生过负荷跳闸事件,影响配电网安全运行可靠性。为此,建议建立过负荷定值动态校核机制。例如,开展配电线路负载率指标统计,梳理重载线路表,以及制定相应的重载线路设备改造计划(通过将长线路进行分段处理或者转移负荷至其他线路、更换大变比电流互感器、更换粗导线、增加配电线路投入数量等),再根据改造计划制定定值校核计划,使出线保护定值能根据设备地改造一起调整,降低线路的负载率,减少配电线路过负荷跳闸次数。
结束语
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用户被纳入到电网的服务范围,使得电力需求呈现出持续增加的状态。为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配电的自动化程度也成为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的分析,也是不断健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可以全面保障供电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景莹.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决策探索(中),2019(12):42.
[2]谢义苗,熊颖杰,赖永萍,李立鸣,何乐彰,徐俊杰.城市配电网高可靠性网架设计方案[J].供用电,2019,36(12):55-61.
[3]杨思源.配电单元可靠性定性分析[J].现代建筑电气,2019,10(11):7-10.
[4]朱亚松.提高10kV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途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104-105.
[5]蔡志鹏.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3):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