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训练指导用于脑卒中气切患者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邓云红 冯重睿 刘初容
[导读] 目的 探究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呼吸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8.9—2019.5在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按抽签法各分为43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呼吸康复训练。
        邓云红  冯重睿  刘初容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呼吸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8.9—2019.5在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按抽签法各分为43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呼吸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吸气量、呼气量及肺部感染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吸气量、呼气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康复干预前两组肺部感染率基本一致(P>0.05),康复干预后研究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呼吸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康复训练;脑卒中;气管切开;肺部感染
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临床疾病之一,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及困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1]。据相关报道分析显示,2006年全球约有6300万人患有脑卒中,未来还会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合并肺部感染或呼吸衰竭时通常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急救,是保证有效通气、维持自主呼吸及充足供氧的关键[2]。目前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主要是以常规康复训练及预防感染和避免并发症为主,而忽略了呼吸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过长会使患者上呼吸道失去保护作用,外源病菌容易通过此通道进入肺部从而对呼吸道造成严重感染,不但影响最佳治疗效果且会对预后有极大影响,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本文分析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实行呼吸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作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9—2019.5在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清醒,能全程配合参与实验全过程。参照组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52—70岁,平均(42.8±10.6)岁,病程17—42d,平均(26.5±9.8)d。研究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51—69岁,平均(43.2±10.4)岁,病程20—43d,平均(27.2±8.4)d。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基本一致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给予患者抗生素及消炎药进行治疗,进行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如定期更换套管,对患者进行吸痰,对气管切开创口附近应定期换药,保持室内通风、消毒,避免患者出现感染风险。研究加用呼吸康复训练,内容如下:①体位引流:评估患者肺部引流部位,选取正确的引流姿势,进行痰液引流,每次5—10min;②辅助排痰:a.人工手法排痰:护理人员在患者背部肺部位自外向内、自下而上双手轮流叩击,120次/min,3-5min/次;b.机器吸痰:使用震动排痰机,频率≤1500转/min,5-10min/次;③呼吸训练:a.缩唇呼吸:患者取坐位或站位,吸气时紧闭口唇用鼻深吸气,呼气时嘴呈缩唇状,缓慢吐气,根据患者耐受力选择合适的训练时长;b.腹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用鼻吸气使胸廓隆起,屏气3—5s,用口吐气,5-6次/min;④呼吸肌训练:采取加大吸气或呼气时气流阻力的设备,如靶流量阻力装置及阀值压力负荷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吸气量、呼气量;(2)观察两组康复干预前后肺部感染率。
患者取舒适卧位,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测试,读取并记录患者最大程度的深呼气及深吸气时浮球对应的最大刻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吸气量、呼气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吸气量与呼气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若脑卒中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过长会使患者上呼吸道失去保护作用,导致外源病菌容易进入肺部造成上呼吸道的严重感染,气管黏膜因长期受到压迫导致坏死,形成管道狭窄及疤痕,气道软骨容易发生软化,严重还会划破动脉而导致大出血[3]。患者出院后易发生堵痰、管道脱落等不良后果,不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同时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造成一定影响。
呼吸康复训练不仅可改善患者肺通气、协调性与耐力,也可改善胸廓的最大活动度,建立有效的呼吸方式,促进痰液排出及促进血液及组织液的循环功能。其通过合理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及提升,减少患者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对患者的整体功能都有很大的提高。本文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吸气量、呼气量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吸气量、呼气量于参照组(P<0.05),且康复干预前两组肺部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干预后研究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于参照组(P<0.05)。结果表明呼吸康复训练安全性较高,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较为适用。
综上所述,呼吸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邹玉婵,吴钊泓,陈杏清, 等.针刺配合呼吸训练对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12):1470-1473.
[2]李宁,马飞飞,孙洁, 等.简易呼吸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7):540-543.
[3]邓宝梅,梁丽丝,赵嘉欣, 等.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20,15(7):728-7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