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血管纤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李军1 李静1 李政宏2
[导读] 观察软组织血管纤维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的表达与鉴别诊断,以及分子遗传学的特征。方法 光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分析。
        李军1  李静1  李政宏2
        1威海卫人民医院   病理科  山东 威海  264200  2威海卫人民医院   麻醉科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  目的  观察软组织血管纤维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的表达与鉴别诊断,以及分子遗传学的特征。方法  光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分析。结果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镜下有其特殊结构特点和特征性分布,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都有特征性表达,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CD34(+)、CD31(+)、SMA(+)、Desmin(部分+)、EMA(-)、S-100(-)。结论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纤维血管性肿瘤,通过免疫组化或分子遗传学检测,能够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测;分子遗传学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是一种新近报道的良性纤维血管性肿瘤,最早由Marino-Enriquez和Fletcher于2012年描述命名[1];本瘤好发于成年人,平均年龄49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多发生于四肢,特别是下肢(约占60%)、上肢(约占16%),其余发生于躯干、背部、胸壁、腹壁等部位;肿物位置较深,多位于皮下、筋膜下或肌肉内,此瘤与发生于女性外阴的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纤维粘液样肿瘤及粘液样脂肪肉瘤容易混淆,但是镜下有其特殊结构和特征性分布,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都有特征性表达,本单位发现一例,通过H-E切片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的辅助诊断,认识其肿瘤细胞组成成分及形态分布,认清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思路,减少误诊。
1.资料与检查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6岁,于一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大腿内侧肿物,无疼痛麻木感。外科查体双下肢无明显水肿,活动自由,浅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无增强或减弱,Kerning征(-),Babinski征(-),Hoffmann征(-)。外院超声检查结果:左大腿内侧肌肉组织内见一大小约6*6*5cm结节,边界较清,可见血流信号,未见钙化。行肿物活检病理结果为:增生的纤维背景中散在分布的小血管,细胞无异型性,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考虑为良性肿瘤。
1.2手术与病理学检查
1.2.1  手术所见:肿物位于大收肌、股薄肌、半膜肌及股二头肌内,大小约6*5*4cm,边界清,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黏连。根据术中探查考虑为神经来源可能性大,给予肿物完整切除。
1.2.2  大体检查:灰红色不规则性肿物一个,大小7.5*7*4.5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色,质中,部分区域呈半透明样。
1.2.3  镜下检查:肿瘤周边为薄的纤维性包膜,肿瘤内可见致密区和稀疏区,致密区纤维成分较多,由短梭形至卵圆形的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大量分支的薄壁血管构成,胶原成分较多;稀疏区主要由大量的薄壁血管组成,纤维母细胞少,间质呈疏松的粘液样或纤维粘液样,并见少量扩张的中等大的血管,部分血管壁呈玻璃样变性,细胞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肿瘤间质内可见少量肥大细胞及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大多数分布在肿瘤的周边部。


1.2.4   免疫组化检查结果:Vimentin(+)、CD34(+)、CD31(+)、SMA(+)、Desmin(部分+)、EMA(-)、S-100(-)、Ki67(<2%+)。
2.讨论
2.1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是一种较新命名的良性肿瘤,分子遗传学表明它是一类新的具有独特基因变异的肿瘤,镜下组织形态与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梭形细胞脂肪瘤等有很多的相似点,大体和镜下不易区别;和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镜下形态十分相似,由形态一致的纤维母细胞和大量的血管组成,由Nucci等于1997年首先报道描述,此肿瘤好发于女性外阴和阴道的良性间叶性肿瘤,除女性外少部分病例也可发生于男性腹股沟和阴囊,肿瘤多位于真皮下等,多表现为缓慢性无痛性肿块,位于外阴者肿瘤多较小,通常在3cm以下,镜下肿瘤由短梭形细胞组成,形态较一致,细胞无异型性,核呈卵圆形或梭形,梭形细胞较为丰富,细胞间含有纤细的胶原纤维,肿瘤内含有大量均匀分布的小至中等大的血管。
2.2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软组织血管纤维瘤一般表达Vimentin,部分病例可表达EMA,而肿瘤内丰富的血管表达CD31、CD34和SMA;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部分表达CD34(30%-60%病例),21%表达SMA,8%表达Desmin,35%-50%病例表达ER和PR[2],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免疫组化CD31和CD34阳性分布没有软组织血管纤维瘤弥漫,二者免疫组化存在较明显的差别。
2.3   鉴别诊断及愈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中间性肿瘤,好发生于胸膜的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也可发生于躯体多个部位,表现为没有特征的缓慢增大的肿物,常位于深部软组织,几乎都发生在成人。经典型SFT由交替性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细胞丰富区内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稀疏区内瘤细胞呈纤细的梭形,间质粘液样变,可见星芒状细胞,两区内的细胞均无明显的异型性,瘤细胞排列为细纹状、条束状、栅栏状、血管外皮瘤样,瘤细胞血管丰富,但血管腔较大,缺少小的或新生的毛细血管,血管壁胶原变性较为常见;免疫组化: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CD34、CD99、Bcl-2,灶性表达或弱阳性表达Actin和Desmin,S-100阴性表达,多数病例的临床过程为良性,在胸膜5%-10%发生在软组织的病例具有恶性行为,此肿瘤定为中间性,位置较深,肿瘤常较大,界限清,呈分叶状表现,切面灰白色,质硬。软组织血管纤维瘤和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为良性肿瘤,完整切除后多可治愈,临床切除较少复发;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大多数临床过程为良性,局部完整切除极少数可复发,复发者多为切除不全所致。而非典型性SFT具有明显的侵袭性行为,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高。
                          参考文献
1.Marino-Enriquez A,Fletcher CDM.Angiofibroma of soft tissue: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distinctive benign fibrovascular neoplasm in a series of 37 cases .Am J Surg Pathol,2012,36:500-508.
2.王坚,周雄增.软组织肿瘤病理学2017(2:):280-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