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忻
贵州省纳雍县阳长镇阳长小学 553303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是今天教学领域内比较热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集文字、图形、音像等于一体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使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主体地位发生了新的改变,从新定义了原先的教学主体。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机械、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式,呈现出一种丰富、生动的教学气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有着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大信息量等。于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滥用多媒体教学,甚至有人认为多媒体教学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教学。
其实,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之外,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与过去任何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引入,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多媒体信息对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是用语言描述的,虽然也能重现客观的世界,但是很抽象,学生需要领会,在大脑中努力拼凑,去重现客观的世界,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然而有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直观地把客观世界表现出来。如客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物质结构,如果用语言描述得到正确的概念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今天的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模拟仿真,使教学内容、结构变得非常直观,容易了解。第一,它能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就小学生而言,由于自制力较差,自我约束力很弱,注意力容易分散,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吸引,不宜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可是,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是一些对比度较强,而又富有动感和变化的东西比较好奇,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集成的图像、声音、文字的交互式教学,正好符合学生这一特点,这就容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第二,它能化抽象为直观。将多媒体引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直接地进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形象的具体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与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比较欠缺,抽象的事物单凭语言描述是难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的。因此必须把抽象的语言描述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更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第三,它具有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的信息。在语文教学中,其所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所需要的信息量和辅助教学的东西较多。很多时候,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多媒体教学有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和清晰度高的特点,可用它扩展知识、拓展视野,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的时候需要记住很多东西,用多媒体做出来就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多媒体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静态的课堂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可以目睹其形,耳闻其声,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高度的兴奋,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大了信息的接收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四,它有助于创设直观的情景教学。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以感性的方式在学生的面前展示,其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也容易被理解。比如在诗歌教学中,从分析诗歌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的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创作的艺术极地。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要学会怎样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如果在讲解的时候借助于多媒体,先配音朗读,然后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创设一些相关的情景。再加上多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都能被展示出来。第五,多媒体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多媒体教学综合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它所传达的信息就不是单一的,除了他所反映的内容外,还有其他的东西。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以最美的享受,激发了享受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会获得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他能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语句转化为直观的方面,成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途径,也能弥补学生语言的不足,化解了常规教学的难点。
其次,我们再来谈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局限性。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反映出不少的不足。一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如果仅仅是借助多媒体把自己和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为这是帮助学生理解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在学生的思维中,使学生失去了思维和感悟的过程,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不具有主观能动性,处处受老师特别是多媒体的牵引而不能够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无异于填鸭式教学。所以,我们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往往大于屏幕。仅仅借助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联想都是一大杀手。二是多媒体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来实现。由于多媒体的过多使用,使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现在的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乎已呈日薄西山之势,学生由于缺乏应有的阅读,对语感的感知能力也就大打折扣。三是多媒体加快了教学节奏和增加了更多的知识量。教师过分地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由计算机包办,利于计算机大量储存的特点,一味地增加教学内容,教学速度过快,导致学生难以接受,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大屏幕教材,学生只有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却没有时间去思考,更不用说记录课堂笔记了,后果是学生散失了思维的主动性,课后一片模糊,对于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无法把握。四是多媒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很多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不注重课件本身的内容的合理性,更多地注重多媒体的形式,做出来的课件花哨而且杂乱。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被精美的课件所吸引,而并没有关注教学的内容。这样在形式上大做文章,实质上是主次颠倒、本末倒置。五是多媒体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滥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外部表情接收到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有可能从老师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手不离鼠标,学生的眼睛不离屏幕,就隔绝了这种无声的交流,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大减。
总之,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地使用,也不能因为传统的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地让多媒体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的新局面。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