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敏
昆明市教工第一幼儿园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利用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活动,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探究材料发展智力,是集体教育活动有益补充,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才能愉快学习,科学区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激发幼儿探索能力。从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方面研究分析,总结区域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等问题,提出科学安排活动时间,重视材料探索功能,提高对观察记录表的重视,坚持幼儿参与性原则等建议,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现状研究提高教师指导水平,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科学区域活动;现状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创设符合年龄特点的环境,通过语言指导促进区域活动完成。幼儿园对活动室等空间充分利用,划分为不同空间,幼儿通过实践方式掌握概念技能,区域活动具有自主化与计划性活动特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区域活动开展有利于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材料,提高幼儿社交能力,科学区域是幼儿个性化学习区域,教师按教学目标遵循教育规律投放材料,引导幼儿探究操作等活动体会科学探究乐趣。目前关于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区域化工开展现状调查,分析总结科学区域活动问题,探讨提出改善科学区域活动开展有效策略,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展科学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开展现状
科学区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科学区域可以激发幼儿探索能力,教师投放大量材料供幼儿选择,促进幼儿探索科学问题。幼儿园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坚持做中学,以《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理论依据,把幼儿科学教育重点放在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吸引幼儿参与活动,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主体。调查发现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科学区域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等方面分析,总结材料投放缺乏探索性,教师指导不合理等问题,为科学区域活动改善提供依据【1】。
通过对幼儿园作息时间表分析,计算幼儿每天区域活动时间约30分钟,区域活动仅占幼儿活动的5%,很多时间未有效利用。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注重区域活动创设,区域活动开展无固定时间,主要根据作息时间安排,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环节,补充区域活动时间不足。科学区域为幼儿提供操作场所,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探索,科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材料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中介。对幼儿园科学区域观察发现,区域材料探索性不足,幼儿通过与材料互动了解材料性质,科学区域活动应支持幼儿善于思考。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教具准备,但由于材料缺乏探索性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投放材料层次性是教师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将材料分为与幼儿认知能力相符的层次投放。层次性要使每个幼儿充分游戏活动。
观察发现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投放材料缺乏层次性,材料选择投放应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具有多样性。教师投放同样的材料不能顾及不同幼儿发展程度,未体现材料的层次性。通过观察科学区域活动,发现材料设计未更新,未随着幼儿发展随时补充材料,材料不变会造成幼儿对区域活动兴趣下降。如科学区投放指南针,放大镜等材料为常见设备,由于缺乏操作性不能吸引幼儿。
二、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开展改善策略
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幼儿与环境材料及同伴相互作用构建知识的过程,材料是否丰富关系到是否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教师指导决定科学区域活动开展教育效果。观察发现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材料投放不合理,教师指导缺失等问题,针对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开展现状,建议教育者科学安排活动时间,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合理投放材料,适度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
幼儿对世界具有强烈的探究兴趣,科学区域活动要具有灵活性,如科学区域的汽车模型,幼儿好奇为什么汽车轮子是圆的?方向盘怎么控制?幼儿自主探索学习需要一定时间,时间不充足会打断幼儿兴趣,影响科学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要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探索时间【2】。材料是幼儿与外界接触的媒介,幼儿通过与材料互动认识材料性质功能,教师在科学区域投放材料要注重材料探索性层次性。半成品材料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教师将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支持幼儿表达创造,降低幼儿加工难度,有助于引导幼儿通过努力完成创作任务,增强活动信心。教师要将成品与半成品材料结合促进幼儿探索发展。如在走迷宫活动中,可以投放吸管等用具,幼儿可以自己探索加工提高活动兴趣。
学前期幼儿好奇心强,活动区域材料要考虑幼儿游戏水平,科学考虑区域特点,针对不同区域进行投放,材料可以及时更新,使得幼儿认知交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科学区域投放材料要以幼儿年龄为依据,区角科学活动投放材料呈现幼儿年龄差异,同龄班级科学区域材料投放考虑幼儿兴趣,已有知识经验个体差异。如在制作风车活动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卡纸,锡纸等不同材料,幼儿自主选择制作。通过有层次的投放材料,幼儿自主制作风车激发幼儿兴趣,使其获得成功快乐。
科学区域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科学精神,科学探索活动后幼儿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等知识经验,教师通过集体小组形式组织幼儿交流分享操作经验,活动后进行交流促进幼儿发展。科学区域活动讲评非常重要,幼儿可以回忆活动过程,发展幼儿思维概括性。教师要重视区域活动完成情况,教师在活动中巡视无法关注孩子完成情况,建议教师为幼儿编号,完成活动幼儿把标记牌插入标志卡,使教师掌握幼儿完成情况。
科学区中心是让幼儿热爱自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要求教师知识储备完善,对突发问题有很好应对措施,幼儿要通过实践探索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明确自身责任,通过科学指导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传统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现代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更多是活动环境的创设这,要引导幼儿参与材料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活动前幼儿具备探索兴趣有助于活动开展。如在摩擦起电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收集材料,幼儿事先了解材料,家庭社区有丰富的资源,应发挥幼儿园内外教育资源,让幼儿对学习充满兴趣。活动区材料准备中师幼合作参与,让幼儿参与准备材料可以发挥幼儿主体意识,体验实践乐趣,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瑞.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徐文.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