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标 2.汪炜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思政教育兴起,思政教育开始与网络密切相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主要经过了初期摸索、主动建设、全面发展、持续推进等四个阶段,理论研究持续深化,应用研究创新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视角。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步伐持续加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按照新时代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总要求,在内涵、范畴等基础理论和实践路径方面不断深化。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自1994年互联网进人中国以来,网络对整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的影响日益深化。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经历了逐步发展与不断创新的历程。总结分析新世纪以来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研究者们分别以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和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现有成果看大致有四种:
1.工具说。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工具。如概念的首次提出者刘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
2.价值说。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存在和本质。韦吉锋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的本质,针对网络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的关于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等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网下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3.综合说。有研究者综合了工具说和价值说两种说法,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在网络条件下的创新,既包括针对互联网特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以网络为载体,运用网络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通过网上网下互动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首次向世界发送E-mail,中国开始接触互联网。学界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深入,高校思政教育也开启了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思想等。学界普遍认为清华大学建立的“红色网站”是全国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开端。随后,清华大学“水木清华”、北京大学“红旗在线”等一系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平台先后建立,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和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学界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她认为网络思政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网络的虚拟化和网络管理存在一些难度,因此随着高校网络的发展,高校网络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以我国某高校女生因电子邮件被人入侵而失去国外高校录取资格为起点,高校网络管理问题频发。出现了许多网络暴力、侵犯他人隐私、盗取他人信息等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随着高校网络问题的频发,如何建立和谐的高校网络环境,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吸引了来自学界众多学者的关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学界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出发,试图在理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阶段基础上,发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学界大致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阶段分为三至四个,但各方侧重点有所不同。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
1.初期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从科研院所向高校校园网及普通家庭逐步扩展,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第一个浪潮,但人们在这个时期对网络空间内容及环境建设尚未有明确意识。因此,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言,部分学者只是敏锐把握到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主张抓紧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实践交往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在何种范围和程度上影响该群体的“三观”塑造。系统梳理可见,学界此一阶段侧重研究网络空间中的负面社会思潮给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2.主动建设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初步摸索进入主动建设的阶段是新世纪后的第一个五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学科意识实现了自发到自觉的飞跃。究其原因,在于互联网络应用步伐突飞猛进,人们不得不认真审视该技术带给人类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家验收通过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该项目的通过标志着CERNET传输速率和接入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应用水平,网络交流交往的技术障碍进一步解除。受其影响,高校校园网建设在此阶段H趋完善,大学生交流交往的工具和阵地开始大规模向网络空问转移。与主动建设相适应,全面系统观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主流。其中网络的桥梁和媒介作用成为关注重点,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肯定了网络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意义,倡议树立广大教师要树立大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跟进到哪里的理念,要主动走进网络,占领大学生网络阵地,要考虑建设和完善网络教育平台,积极通过校园BBS社区、电子邮箱、QQ软件等平台和工具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辅导员也要通过博客、日志等形式引导学生的身心成长。与此同时,务必需要在网络空间中争夺话语权,与有害的社会思潮作斗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3.全面发展阶段。互联网技术在此期间迭代更新速度加快,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步伐呈现加速趋势。理论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解更加全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做,做什么,如何丰富其内容等问题的认识也愈加清晰。此一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架构起了完整的建设格局,即既有宣传教育网站和校园网络公共论坛等舆论引领阵地搭建完成,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和网络技术工作者两支队伍互为犄角,还有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管理两大任务分工确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红色网站以及其他一些特色教育平台依次建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从引导性质的工作,转向专题性内容建设,再扩展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层面,针对各类错误思潮采取了系统性、大兵团作战的模式,与不断完善的网络治理法律法规一道,掌握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4.持续推进阶段。“此阶段的研究已经基本实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但网络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我国网络建设的初步成果亟待转化等现实问题,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网络文化建设被明确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布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进一步持续发展的好机遇。综合性校园网络建设基本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网上和网下的方方面面,联动协调的大格局态势业已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发展相匹配,积极与信息产业等相关学科协同配合,结合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学科,研究互联网空问中的交往实践,研究人在虚拟空间中的新发展和新需求,等等,均是该议题在未来时问里需要探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韦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2]刘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