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徐临雁
[导读] 将STEAM教育理念引进课堂,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练习用不同的观点切入思考,在多
        徐临雁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安徽省合肥市230001
        摘要:将STEAM教育理念引进课堂,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练习用不同的观点切入思考,在多元发展下培养出跨界沟通的能力,最大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STEAM教育强调数学、工程、技术、科学四个理科知识的整合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融合艺术素养,从而培养跨学科融合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它的出现很好地弥补学科教学的缺失。STEAM教育进入中国已有两三年,由于被人为的贵族化,动则几十万的机器人、3D打印等高科技的配置让大家望而却步,导致普及面不大。如果把STEAM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把贵族课程平民化,把独立课程整合化,将给学生提供实践应用和大胆创新的平台,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呈现出更好的课程价值。
        一、动手操作,培养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不等于提升创造力。只有基于创新意识下,结合动手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潜能。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实践作业设计,整个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描一描(选择树叶,找一棵树叶比较多的树来采集树叶。树叶的大小要有代表性,不能太大或太小。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片树叶,将树叶的外形描下来)、估一估(估计自己画的这三片树叶的大小)、算一算(估算整棵树上所有树叶的面积)、贴一贴(不同树上的树叶,形状、大小、颜色各不一样,请你选择不同的树叶,组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树叶贴出图形。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让学生说说所贴的图形像什么,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一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畅所欲言,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自信心一旦受到挫伤,就将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对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充满了数字、计算、算理等抽象的东西,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认为要精心设计一份好的实践活动作业,要放眼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教育、激励和改善。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制作”实践活动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写一写制作过程的感受。没有字数的规定,更没有写得好与写得不好的说法,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都可以畅所欲言。现代发达的通讯方式是每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时下流行的QQ、微信等交流方式,也是学生们喜爱的,何不利用好这样的资源。家长随手拿起手机拍一拍、录一录、发一发,学生的快乐之情将无以言表。
        三、贴近生活,培养好奇心
        学生对事物的好奇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有了好奇心才能积极主动去探索其中奥秘,才能想到创造一件新的事物。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大树有多高”一课,看到这个内容,笔者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小时候走在阳光下的疑问。有时自己的影子会很长,有时又会很短,这是为什么呢?应该呵护这样的一份好奇心,所以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综合实践活动作业:1.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

2.在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比较每根竹竿的影长,你发现了什么?3.怎样推算大树的高度?课上汇报交流时,有的学生变身“诗人”: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有的学生研究了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有的学生发现中午影子最短,到下午影子越来越长;更多的学生通过合作测量发现同样高度的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出的影长是会变化的,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真正理解与感悟了杆高与影长成正比例,也探索出了计算大树高度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从更多视角认识了这个阳光的伙伴--影子,也提高了自身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合理拓展实践教学空间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都带有课后实践课程,让大家在学习了单元知识后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这也正是目前国家对教育行业的首要要求,不要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现在的社会最缺少的就是拥有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后实践活动并没有引起重视,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后的习题作业就是实践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课上的教学活动已经完全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因此不需要课后浪费时间。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就陷入了对实践一词的认知,通过考试并不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真正的作用是让大家能在学习过后发现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并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STEAM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对那些固定的综合实践课进行一定的调整,让课时安排与每节课的任务分配都变得有灵活性,不要刻意去布置任务,要将其在日常教学中自然地融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用提问这样基础的方法让他们开动自己的脑筋思考课上的教学内容,要采取这样的方法有两点注意事项。首先需要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学习偏好,创设的情景和提出的问题需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第二点就是要巧妙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因此想要让他们能够掌握所有知识点就需要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空间,让课堂不单单是课堂,还是同学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用最放松的状态去面对全新的挑战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以此来达到教育者的理想目标。
窗体底端
        五、建全课程评价机制促进良性循环
        建立建全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取向,也是必备的条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机制,把评价做实做细,促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入良性循环,实现重构创新的目标。首先是知识融合的评价,要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中是否关注到知识的融合应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做得怎样,学生是否能自主寻找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学科知识,这是评价课程设计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其次是课堂教学的评价,通过随堂听课、学生问卷或访谈,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全员参与,研究氛围是否浓郁。这是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评价。最后是学习成效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状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量化评估,特别是要关注作品是否体现独创性,以及学生在活动结束后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收获。

        除了上述评价要重视外,还要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程常态实施,通过落实集备、检查教案、辅助了解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期备课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个人、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形成客观积极的评价机制,从而有效激发师生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丽美.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3:142-144.
[2]严竹青.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苏彤.小学STEAM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STEAM教育模式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AH2018009)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