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习逻辑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陈 翔
[导读] 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培养数学
        陈   翔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       
        摘要: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本文通过对教授的两个班87名学生,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调查,并加以分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差异的部分对策。大体有以下结论:(1)不同的班级氛围影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活泼的班级氛围,越有利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2)不同的教学模式影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越开放多层次的教学模式,越有利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3)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越宽松创新的家庭教育,越有利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班级氛围;教学模式;家庭教育
        一、引言
        在2017年初中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处于皮亚杰认知理论的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会摆脱思维内容。皮亚杰认为,一切经验都必须经过主体的同化才能对他产生影响,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解决初中数学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几何推理题。而且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构成智力因素之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学会思考问题,更多地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可以用这种能力去获取新知识,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学生增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数学必须通过课程的特性,培养好学生的这一能力。
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什么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
三、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障碍的原因
        1、班级氛围
        由于班级整体的环境氛围,在个别同学的带领下,班级呈现不同的精神风貌,一些班级的学生积极阳光、活泼开朗,一些班级的学生无精打采、懒洋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是活泼的班级,思维越发散,就越能有好的思路,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教师授课模式
        由于考试成绩和升学的需要,很多情况下,教师不得不采取一些机械化、“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为了赶教学进度,两节并作一节上,这对于教材的课程设计大打折扣,很多的知识和公式都是强加于学生,大量的时间来做大量的题目,开展题海战术,而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此缺失,使得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也因此丧失,这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打击,不利于学生更好、更远的发展。
        3、家庭教育方式
        学校固然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增长能力的重要场所,但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有些家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好成绩,从小就给报很多的补习班,比如奥数班、围棋班等等,孩子的时间都被这类补习班占据,失去了自由活动的机会,一增加了对于学习的厌恶,二减少了学生玩耍、自由创造的可能。也有部分家庭是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以学生的自我意愿为中心,营造宽松开放创新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良好思维方式,这对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至关重要。
四、解决对策
        1、营造活泼的班级氛围
        笔者认为,班级氛围应该张弛有度,该活泼的时候应让学生尽力活泼,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学生天性,特别是男生。在数学课堂中,可是适当的加入一些数学游戏,比如数三十、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带有数学性质的游戏,也可加入一些益智趣味题,活跃班级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针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差异,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可以适当的分层来教学,让“吃不饱”的学生吃好,让“吃不下”的的同学消化。例如,笔者在教授“马饮水”问题时的课堂分层。
        在浙教版八年级上册《2.1图形的轴对称》中,例2,如图,直线l表示草原上的一条河流,去河边让马饮水,然后返回位于B地的家中,他沿怎样的路线行走,能使路程最短?作出这条最短路线。
        

        本题是学习图形的轴对称所设计的一个实际应用题,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归纳为,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画简单的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教学参考书对于本题给出的教学意见是例2是图形的轴对称的一个重要应用。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着重讲清如何通过图形的轴对称把问题转化为求直线l上的一点,使它到直线异侧两点之和最小。
        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掌握利用轴对称找“线同侧两点距离和最短”问题,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更多难题。对于“后进生”学会正确运用轴对称,并理解例题和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所有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相同,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一些的学生,练习着重偏向于综合应用,偏弱一些的学生,着重在于巩固知识,给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发现这其中的道理,也为了真正的理解例2的意义。
五、结束语
        教育改革正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仍很重要,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能力是终身受用的东西。初中数学逻辑思维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学,必须在这一时间节点守好门、把好关。以学生为中心的来营造班级氛围、设计教学方式、营造家庭环境,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年
[3]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及其排除[J]. 成晓芳,林区教学,2007(10)
[4]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 1997年
[5]智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皮连生著, 200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