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刚彬
泉州第九中学
摘要:读后续写是高考英语中新出现的题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读后续写法的理论基础,研究学生读后续写中出现的问题,浅谈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读后续写法的理论基础; 学生存在的问题;读后续写教学建议
引言
读后续写法最早由王初明教授提出来的,是结合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将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切实结合,考查学生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基于具体语境,通过语言的模仿,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在写作内容和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一、读后续写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1。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d-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语言材料太难,对语言习得都没有意义。Krashen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读后续写以“写”为驱动,促使学习者理解所“读”内容,并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是“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实际外语教学中可具体操作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蔡露 宋建清,2017)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一条重要的信条便是“搭建脚手架”这一概念。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
二、读后续写学生存在的问题
1.续写的文章情节存在问题。有部分高中生在进行读后续写时,只对阅读的资料进行浅层的理解并且相对生活阅历不足,续写的文章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文章情节天马行空,匪夷所思, 例如笔者的学生在完成2020青岛高三统考卷的读后续写时,讲到作者救出的一头母狼,在多年后,作者重遇母狼,有的学生竟然写出,母狼带领一群老虎,保护作者的情节。情节设置不合理。
2.续写的文章主题与原文主题不符。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这种写作目的主题决定了文章的故事发展。
目前,部分学生在完成读后续写时,没有深入理解原文,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造成对阅读资料理解不到位,没有了解作者写文章的初衷,从而在写作时容易偏离主题。如阅读资料“Blue Ribbon”,作者主要的写作目的是要说明互相认可对社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许多学生没有抓住作者的写作目的,所续写的文章无法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反而只抓住父子之间的冲突进行续写。
3.续写中错句频出,语言风格没有体现出与原文的融洽度。学生对于记叙文侧重于描写情节,心态情感变化,动作和环境描写的写作风格不熟悉,造成所以的文章的语句存在一些错误,中式英语频出,同时续写中部分学生没有观察原文的语言风格,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写作,口语化严重。同时对一些细节描写较为欠缺,续写的文章内容干瘪不生动,语言平淡缺少感染力等。
三、读后续写的教学建议
1.加强记叙文文本解读。故事类记叙文都离不开六要素:“who, when, where, what, how, why”。因此在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六要素,理清文章故事发展的脉络,同时在平时的记叙文阅读中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记叙文的文章,去掉文章的最后部分,让学生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逐步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2.抓住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故事的主题。在平时的读后续写中,引导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文章的写作主题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大概方向,避免写出的读后续写情节过于天马行空,造成写出的文章和原文不相关。
3.关注情感发展。在读后续写中,关注故事主人公情感的发展非常重要,如2016年10月浙江高考的读后续写真题,要引导学生抓住主人公Jane的情感发展经历了以下变化:生气→恐惧→后悔→思念→希望→遗憾→感激,让学生弄清情绪的变化,然后根据情绪的发展,合理设定故事情节。
4.加强语言的积累。记叙文对于动作,心理活动,情感和环境的描写要求较高。新高三的学生对于记叙文的写作熟练度和词汇储存量不够,导致写出的文章句子错误多,缺乏细节描写,文章语言不生动,缺乏感染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类积累。如在完成2016年10月浙江高考的读后续写真题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后悔心理的动作神态描写。在完成2017年6月浙江高考读后续写真题时,引导学生积累狼发出攻击时的各种动作描写等。
5.加强续写的文章与原文的语言融洽度。读后续写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双向协同,为了增强语言的融洽度,引导学生关注原文的语言风格、写作基调以及修辞手法,模仿文本中出现的一些句型、词汇,并应用于续写的文章中,实现通过读后续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标。
四、结语
读后续写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思维和写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主题,找出情感发展的线索,顺着文章思路,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合理的预测,平时加强语言的分类积累。教师要不断地构建有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Rergamon Press Ltd, 1989.
[2]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
[3]蔡露 宋建清.国内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综述.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