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摘要:自从新课标实施,高中的数学教学从老师的教学方法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在不断的改进,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本文作者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小组合作,互相讨论的学习方法,实践表明,这个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笔者就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经验做一些总结,分析一些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方法,以期能够为各个老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方式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于知识点的运用,解题思维的培养。每一道题有许多不同的解法,但是课堂上没有时间具体写出每一种解法,所以,通过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互相探讨交流,造成一些思想上的碰撞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一、选择学生的合作形式
在初中阶段,有些老师对于小组合作会对分组有所要求,认为学生之间太过熟悉会淡化成员之间的分工,不能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但高中阶段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阶段面对高考更为重要,应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第一目标。由于同一个小组的学生们互相熟悉,所以不会出现同学不好意思提问的情况出现,大家互相了解,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讲话会要求对方再讲一遍,这样便于互相学习。【1】
例如,我在教学中通常会让前后桌形成一个小组,或者学生自愿组队,甚至是和自己的同桌进行讨论。例如“解析几何”的相关题目,有些同学喜欢用图形的性质来证明“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但有些同学擅长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利用“向量的乘积为零”来证明垂直。这两类学生的交流能够促进互相的进步。但是如果学生之间不够熟悉,会不好意思向同学提问,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好意思打断对方的讲话,有不懂的点不能及时的提问,但是熟悉的同学之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又一次的课间时间,我从两位同学身边走过,听到一位同学对另一位同学说:“你讲的太快了,我听不懂,你慢点讲,难道你想要多讲几遍吗?”还有的同学说:“你刚刚提到的那个“函数的求导”我一直都不会,你再给我讲讲那个知识点。”这种不懂就一直问的精神正是我们交流合作中所需要的。但和不熟悉的同学由于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或者其他的原因很难做到这点。
二、确定学生的合作内容
要为学生规定需要合作的内容,有目标才有动力,为学生立下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为他们找到一些有难度,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太简单的问题会模糊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
例如,我在教授“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我会先对公式的用法,区别进行介绍,但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交给学生来完成,他们在推导的过程中会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做题时应用公式也会非常的熟练灵活。在讲“指数函数”这一章时,我让学生讨论“低数a的限定原因”让学生仔细阅读定义,对底数a的分类进行讨论。通过对a的条件限定的具体分析,能够加强学生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掌握,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奠定基础,也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分类的思想。接下来我会找出两道习题“试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指数函数?已知y=(a2-3a+3)*ax是指数函数,则a=” 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描点法画图,画完交流结果,再让同学们提出对底数分类的猜想后观察几何画板演示,验证猜想。通过两个练习加深学生对刚所学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同时注意当中对底数a的限定条件。
三、评价学生的合作结果
学生得出合作的结果后,我们不能觉得合作已经结束了,而是应该根据各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合适的评价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保持学生们合作的热情,并且让学生对合作的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更重要的是学生可能得出错误的解题方法,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一节时,让学生先逐个讨论计算推理所有的三角函数公式,等到他们得出

这些公式后,再告诉他们“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结论,为他们总结出这个结论后会方便他们记忆使用,推理的过程会加深学生们对公式的理解,方便日后的灵活运用。如果在考场上忘记结论,学生还可以自己进行推导,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自己对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数学课程中,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解决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老师对小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完善教学结构,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对合作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解析,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詹飞.重庆市巴南中学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杜莹.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学,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