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昌
广东省信宜市白石第二中学 525344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了适应教学大环境,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该紧跟新的教学形势,摒弃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不断创新和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为了让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至关重要。本篇文章我们将主要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现状,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培养策略,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能齐头并进。
1.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各地学校都在尝试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个人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协作能力,这些都是当今社会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指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课本知识,还应该注重增强个人的综合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狭义上来说,初中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探讨的机会和平台,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知道自己的短板和长处,对自己形成更加正确、客观的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侧重点,便于自己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1]
2.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现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虽然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执行起来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认识不足。在我国农村初中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还没有成为数学老师十分重视的事情,大部分老师仍然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书本知识的讲授上,殊不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要。第二,教学方式仍然落后。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需要老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效果,然而农村初中学校很多老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经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合作交流中探讨无关学习的内容,小组合作场面变得十分混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教学效率,结果适得其反。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3.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配任务
要想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首先老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数学学习成绩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是否合理关系到将来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老师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尽可能公平公正,让学生在组内形成良好的竞争,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避免出现组内不团结的现象。老师可以先明确小组的成员角色和各自的任务,一般而言,学习小组以5人左右较为适宜,5人的职务分别对应着组长、笔录人员、发言总结人员等。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特长、学习能力和认知程度等,将学生放在最合适的位置,确保他们能够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划分好小组后,组内每个人各司其职,在接受到任务后各自独当一面,认真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再在组内进行总结分析,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促进小组学习效果的提升。
[2]
3.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
在小组合作教学前期开展阶段,农村初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不习惯等问题,这是因为农村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接受的都是以老师为主导的师本教育,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突然之间自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以小组为单位和同学一起并肩作战对于他们来说难免陌生和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让他们适应和接受这一高效的教学模式。比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和同座交流讨论的机会,讨论范围可以慢慢从前期的左右两人扩宽到前后左右4人小组,让他们逐步习惯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学习的模式。除此之外,在生活中老师也可以多组织类似小组为单位的活动,让学生适应集体活动。比如在元旦、国庆等节日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组内的节目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将决定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相互之间养成交流学习的习惯,这样在课堂小组教学中才会更高效、更自然。[3]
3.3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多样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去实践和摸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农村初中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实际生活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而言虽然教育资源和硬件设施都较为落后,但是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更丰富的实验活动素材,从生活中学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老师可以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测量池塘、鱼塘、菜园的长度,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合作精神和学习探究意识,让自己的小组合作意识得到锻炼。这种户外动手探究的活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吸引力的,这能够给他们广阔的想象和实验空间,不仅提高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更能够提升他们的动手探究能力。[4]
3.4教师发挥自身的职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秩序问题,老师也应该重视并认真解决。小组合作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老师应该密切观察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的表现,对他们形成客观公正的评判。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利于部分同学的进步时,老师应该第一时间找到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十分必要,这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只有当自身的教学能力足够过硬,老师才能更加灵活地处理和应对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除此之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待事物开始有自己主观的认知和想法,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人意见,鼓励学生通过合适的途径发表自己的看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必要条件,更是素质教育理念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教学工作者应高度重视,主动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教育教学新形势,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并时刻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向。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做好表率,带领农村初中学生不断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晓明.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J].读天下(综合),2019,000(034):P.1-1.
[2]李文青.浅析武都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19):P.73-74.
[3]张桦.在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00(010):P.16-16.
[4]安国云.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数码设计(上),2019,000(0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