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佳
长郡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语文思维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以语文学科学习视角展开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改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地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予以有力支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作为关键点,将之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讲解,也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延伸、发散探究等思维模式的建设,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思维
本文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特点,从课前讨论、情境创设、内容丰富、合作学习四个方面详细讨论了有效教学应用策略,希望高中语文教师据此提高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视度,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语文学习质效提升予以有力支持。
一、个性差异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讨论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找到学生共性点的同时对各学生特殊性加以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想法加以了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才能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良,将语文思维培养合理融入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逐渐培养起阅读理解中的全面性、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引导性问题,探究学生的想法,以此更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规划,使教学设计更加契合于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需求。
比如在王羲之《兰亭集序》古文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课前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充分表达自己对古文中生死观的理解,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能把握文章之主旨。该文章核心点就是其中“死生亦大矣”的感慨,教师可以结合这句内容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其为何意,而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叹息呢?学生在问题看待角度上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身死应当“重于泰山”,有的认为“人命在己”,通过学生不同的解读,更能对各类生死观加以区别;随后教师即可结合东晋时期文人墨客不务实际、空谈玄学的背景,给予学生生死观更积极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对文中各悲喜之感更能感同身受,在个性思维中获得共性见解,也由此使教师对学生课文理解情况加以明确,便于调整教学设计。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思维见解
情境教学法是多类学科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其通过创设代入感更强烈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深入参与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首先明确学生参与主体的基本原则,情境内容聚焦于学生情感的链接,通过活动环境的完善、活动背景的赋予以及人物角色的扮演,提高学生活动体验中的真实感,更能从情境中人物角度看待问题,这也就是语文思维中全面性要素的重要表现;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活动参与中的问题引导,要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带有问题思考,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分析,从语文思维角度看待问题,更带有人物情感,使学生在准确把握的同时也能磨炼语文思维能力。
三、丰富学习内容,为语文思维培养巩固基础
语文思维需学生具备足够的语文知识,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更独立性与全面性的分析与探究,所以必须要保证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健全。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良好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增进一些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所学语文课程得以更加全面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语文问题解答时能够从更多样化角度出发,准确把握不同知识理解要点;教学内容的丰富也要增进更多实践活动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将语文思维应用在实际学习探究过程中,在实践活动参与中获得更多理论知识的印证,同时也将语文思维的一般过程加以完善,以此实现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
四、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激励学生思维拓展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同学群体学习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起更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在互帮互助过程中也能增进语文知识的分享和思维认知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务必要将之作为学习中的关键点,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以及学习任务布置,使学生在任务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教学安排。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行收集一定的学习资料,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充分增进了学生语文思维独立性要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课程教学中,教师对班级学生完成小组划分后,就可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各小组自主学习和探究,以此促进语文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安排一项教学探究性问题,“为什么作者这么怀念故都的秋,其中有什么深意吗?”在这一教学任务安排下,各小组不仅逐句通读全文,而且仔细分析文章创作背景,对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加以探究。此时作者正处于被反动势力压迫追捕的过程中,到处转移,到达北平后,有感而发。学生在对这一写作背景的深入理解下,结合字里行间的欣喜、忧愁与坚定,更能加深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新解读,进而促进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五、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将其作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并促进知识体系健全,而且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建设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多吸收各类先进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以不断开发学习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东清.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措施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10).
[2]卢城恩.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