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与开封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程向东
[导读] 摘要:从历史角度来说,古代开封是一个和运河特别有缘的城市。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从历史角度来说,古代开封是一个和运河特别有缘的城市。汴河漕运的便利决定了开封成为五代、北宋统治者择都的首选之地。河南省政府发布《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运河与开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运河;开封;历史;新时代;未来
        一、历史上的运河与开封
        从历史角度来说,古代开封是一个和运河特别有缘的城市。公元前365年,魏惠王将国都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并在此开凿了开封城市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鸿沟,把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连接起来,使千里中原变成水陆通道,促进了大梁乃至魏国的繁荣,掀开了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页光辉篇章。不过,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大将王贲引军攻魏,“引(黄)河(鸿)沟灌大梁”,大梁城遂在滔滔黄水中化为废墟。 秦灭魏后,大梁城由于大水淹没和战火毁坏,名城大都的繁荣景象变成了满目凄凉,城市地位急剧下降,开封地区也由此进入了长期衰沉期。
        开封的再次复兴始于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通。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炀帝继位后,于公元605至610年间,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4000余里,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运河中段通济渠因为是利用古代汴水改造而来,亦称汴渠,它西通河洛,南达江淮,是运河最主要的河段。“汴渠,在县(指浚仪县,秦、汉、南北朝时开封名称)南二百五十步,亦名莨荡渠……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亦谓之御河,……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开封在隋代又称汴州,坐落在汴河北岸,系隋王朝东都洛阳与西都西安沟通江淮的东大门,就是因为汴河的缘故,当时的汴州很快成了南北物资的汇聚之地,进而驶入了城市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初唐,通济渠更名广济渠,开封一带仍称汴河,系南来北往商旅漕船的必经之地,“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汴河日益成为大唐王朝的生命航线。唐代的开封仍居汴河要冲,“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左淮右河,抱负齐楚,浊流浩浩,舟车所同”,交通枢纽地位愈加凸显,城市日趋兴旺,被誉为大唐王朝的“王室藩屏”,是两京之外规模最大的城池,也是文人墨客的趋游之地。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曾相邀同游汴州,在汴又恰逢高适,三人结伴游览,同登开封吹台,怀古赋诗,成为一时盛事,更成了千古佳话。《新唐书•杜甫传》对此记载曰:“甫少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时任汴州刺史的李勉组织扩筑汴州城,把汴河圈入了城内,此举对开封的经济发展和商贸繁荣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运河和开封城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唐代诗人王建在《汴州纪事》一诗中曾这样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津桥”即指汴河上的州桥,位于当时汴州城的正中心,这首诗描写的正是州桥附近的汴河两岸商业贸易一派繁荣景象。
        历数秦、汉、隋、唐等代,我国封建社会的都城选址,长期都在关中地区的西安和伊洛地区的洛阳之间徘徊。但是自从唐代“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随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向江南转移幅度加大,已经逐渐形成了“军国费用,取资江淮”“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的经济新局面。大运河沟通南北之后,西安、洛阳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地位,日益受到运河沿岸都市经济优势地位的冲击。而地处运河要冲的汴州,借助自身的漕运枢纽地位,最终得以取代西安和洛阳,成了后续的五代各王朝、北宋以及金的定都之地。
        汴河漕运的便利决定了开封成为五代、北宋统治者择都的首选之地。自东南沿海至开封,皆一马平川,江南物资通过运河到开封相对方便,而自开封以西至洛阳、西安等地,则由于地势问题渐趋丘陵和山区,海拔落差陡增,漕运船只西行需要穿山越岭、逆流而上,辗转而至,难度自然加大。《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以东京(开封)城内的相国寺桥为界,以东汴河上的桥梁皆如《清明上河图》所绘“虹桥”之制,形似飞虹,单孔无柱,可通大型舟楫,而自相国寺桥以西如州桥等则均为平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在开封境内的东西差别都如此巨大,整个漕运向西的运力自然大打折扣。正因如此,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才选择在开封称帝建梁(史称后梁),使开封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古代都城“东渐北移”的一个重要节点。后晋石敬瑭天福元年(公元936年)虽复选洛阳为都,但再三对比洛阳与开封两地利弊后,于次年便诏令迁都汴州,在迁都前后的两封诏书中,均强调“今夷门重地,梁苑雄藩,水陆交通,舟车必集”“今汴州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厢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可见后晋迁都汴州的原因之中,汴河因素仍居首位。后周时期汴州作为东京“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世宗于显德三年(公元956年)重新规划、扩建了东京外城,为北宋在开封的定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北宋时期“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东京城之所以能成为“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更是与汴河漕运休戚相关。正如时人所谓:“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大众之命,惟汴河是赖。”
        北宋灭亡后,受战火影响,汴河作用大减。经过靖康年间,“汴河上游为盗所决者数处,决口有至百步者,塞久不合,干涸月余,纲运不通,南京及京师皆乏粮”。后来南宋与金朝南北对峙,汴河从此被双方分占。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宋高宗为了“务要不通敌船”,下令开决汴河,并烧毁所流经地区的汴河诸堰。随着汴河的断流和废弃,金代之后,开封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没落,其作为都城的历史也彻底终结。如此算来,有“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其中有六朝是伴着唐宋时期大运河的通畅而定都开封的。
        我国古代的城市发展,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沿袭着坊(住宅区)与市(商业区)分设制度,这其中以唐代的长安城最为典型,当时的唐长安城,城内住宅区被25条纵横大街井然分割成整齐的110坊,坊四周筑高大围墙,坊门定时启闭,商业区只有东市和西市,由官方集中管理,其他地方则严禁市场交易。这样的坊市结构城市,在城市商品经济活跃的时期,活力自然受限。
        自唐代汴河被圈入开封城后,汴河对开封城市的剧烈的影响就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封城内的汴河水门、岸边、桥头等处很快就成为市场贸易的闹市之区。后世学者从唐王建“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刘禹锡“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等诗赋的描述中,均能发现当时商贸活动繁盛背后的运河因素。宋人释文莹《玉壶清话》记载,后周时期的东京城中已是“淮浙巨商贸粮斛贾,万货临汴,无委泊之地”,大臣周景还在东京城内汴河岸边“起巨楼十二间……邀巨货于楼,山积波委,岁入数万计”。



        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汴河沿岸的商业气息更加浓郁,整个京城南半部尤其浓烈,汴河上的粮仓、码头、桥市、草市比比皆是,《清明上河图》中重笔描绘的许多馆驿、茶楼、酒肆,也均沿汴河岸边徐徐展开。在汤鼎笔下,桥市也较唐代更加喧闹,“桥头车马闹喧阗,桥下帆樯见画船。弦管隔花人似玉,楼台近水柳如烟”。《宋会要辑稿•食货志》描述东京城市场时还有“南河北市”一说,即指东京城南部的市场多集中在汴河沿岸。后来,东京城还逐渐形成了“河桥上多是开铺贩鬻,妨碍会及人马车乘往来,兼损坏桥道”的局面,以至于当时的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对市面严加整顿,“诏在京诸河桥上,不得百姓搭盖铺占栏,有妨车马过往”。东京城中由于汴河而出现的河市,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地域坊市壁垒,而且还突破了古代城市对时间的限制,例如位于东京城中心汴河岸边的州桥夜,市“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传统坊市制度下古代城市中的“宵禁”制度已不见了踪影,北宋时期的东京开封,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座著名的不夜城。
        总之,唐、宋之际的开封,先是以运河桥市为中心,形成与市、河平行的商业街,并沿运河两岸而伸展,运河与平行的市街构成城市新的成长轴线。随着“街市”的发展和坊巷中商业交易的开展,逐渐形成大街小巷的交通网,于是大街小巷的结构就代替过去“街坊”的结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隋、唐之际洛阳、西安城形成的那种规矩平整、结构严谨的封闭性坊市结构体系,延续到了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东京城中,是被一条汴河逐渐冲开的。
        从汴河被圈入汴州城之日起,汴河的特质就直接限制了城内主要街道的走向,界定了部分重要城门的位置,从而影响了汴州城的结构布局和方向。
        汴河是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非一般城市的景观河可比,唐代扩筑汴州城时,始将汴河包罗城中,筑城时必然会受到汴河的制约。汴河两岸的街道与运河平行,城的方向尤其是南北城墙的方向和运河方向一致,这样的布局结构才更加合理。此后,历代开封城或利用汴州城直接改造而成,或对其部分墙体向外拓展而成,或依此在其外围扩筑而成,可谓一脉相承,千年沿袭。近年来开封城和汴河故道的考古发现表明,唐汴州城之后的历代开封城均不是正方向,其南、北城墙约东偏南14度,这就是汴河的力量,这种走向与历史上开封城内的汴河的走向是完全一致的。
        汴河自金代断流,继而在明代被黄河泥沙堙塞淤平。但是,消逝的汴河仍旧对近、现代的开封城市发展具有影响力,只有在新城区建设后才逐渐摆脱汴河的“挟持”,重新恢复了北方地区平原城市坐北朝南、横平竖直的布局形态。而老城区因为受到开封城墙的限制和框定,其城市基本格局和街道走向仍然保持和延续着唐、宋时期运河城市的特点和遗风。特别是在开封“城摞城”历史现象的影响之下,消逝的汴河赋予开封的这些特点,较历史上其他的运河城市更加明显和突出。
        如今,在开封城区内外的地平线以上,人们再也看不到汴河的踪迹了,甚至生活在这座古城里的大多数人,恐怕也已经不知道唐宋时期的开封城曾经是一座典型的运河城市了。但是,汴河,这条早已在历史上消逝的古老运河,却依然和开封城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仍旧在开封地图上保留着自己的年代印记。比如唐、宋时期的州桥遗址,仍深埋在今开封城正中心的中山路之下;州桥遗址两侧汴河故道附近的街道,仍然保持着唐汴州城时期的位置和走向;甚至于今天开封城墙上的宋门、曹门和大梁门,其名称和位置也均源自唐汴州城。以上种种不是汴河却皆因汴河的历史遗存,连缀起来,能够让后世的我们,依稀可以一窥往昔汴河的繁盛光影
        二、新时代的运河与开封
        2020年1月20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河南大运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规划》划分了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核心区指大运河主河道流经的40个县(市、区),拓展区指主河道流经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9个省辖市除核心区以外的地域范围,辐射区包含除核心区和拓展区之外的省域范围。
        在空间布局上,谋划了“两轴三极七片区”。“两轴”是指依托隋唐大运河南北两段运河,根据沿线城镇历史地位、文化资源等,打造沿通济渠古都发展轴、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
        “三极”是指发挥洛阳、开封、郑州三大古都历史资源富集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运河示范城市。
        “七片区”是指发挥沿线文化地理特征突出的优势,通过打造通济渠洛阳片区、通济渠郑州片区、通济渠开封片区、通济渠商丘片区、永济渠焦新片区、永济渠安鹤片区、大运河濮阳片区,构筑大运河实体与地域文化伴生共荣的集中展示空间。
        《规划》实施期为2020~2035年,远期展望到2050年。其中,到202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大运河水量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实现适宜河段旅游通航,生态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河湖水质明显改善,大运河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改善,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大运河统一品牌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力争实现郑汴洛旅游通航和卫河主要点段旅游通航,“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展望2050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全面提高,“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中外,一条尽览华夏文明、彰显中原文化的大运河以全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三、未来的“运河”与开封
        历史上运河成就了开封,近现代铁路成就了郑州,海运成就了很多沿海城市,那么新时代开封要借助的“运河”又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一个热爱家乡的开封人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开封应该在坚守传承的基础上,更加开放创新,开封需要一些“运气”更需要一些勇气,那就是强力推进郑汴融城化,首先要抛弃本位主义,把开封共享给郑州,郑州不把开封当郑州,开封要把郑州当开封,首先要对郑州市民给予开封“市民待遇”,在一切领域让郑州市民享受开封市民待遇,有舍才有得,开封应该把北宋皇城故事拉着郑州一起讲,把北宋在开封的辉煌分享给郑州,毕竟国都虽然在开封,而北宋皇帝以及皇后、名臣等的陵寝大墓在郑州巩义,为什么不能把北宋共享给郑州,开封和郑州一起讲北宋故事呢?也只有开封和郑州一起讲北宋国都故事,开封的故事才能讲的更精彩更完整,开封的发展才会有全省的首位度,也更好的推进郑汴融城化的进程。并且当前中部地区郑州、武汉、西安三个省会城市竞争激烈,而郑州只有和开封融城化,才能在经济上抗衡武汉,在文化上比肩西安,进而在经济和文化相叠加的综合优势里超越二者,更加得到中央国务院的青睐,更有利于把省级的郑汴新区上升为国家级的郑汴新区,从而推动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建设,更加有利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有利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
        开封要抓住国家大运河战略和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机遇,进一步推进郑汴融城化发展,开封不沿边不临海,但开封可以融入郑州,利用铁路、公路、航空优势,积极和郑州共同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利用开封申建综保区的机遇,把尉氏和郑州港区相连的部分,作为综保区的一部分,利用新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关于扩大新郑综合保税区区域范围的思路,争取让尉氏成为新的空港综保区的一部分,从而在未来郑州航空港申建内陆自由贸易港的时候,尉氏也能成为自贸港的一部分,从而打开郑汴一体化新的通道和路径,让开封携手郑州成为中国内陆中部地区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再度崛起,重铸辉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