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泽
身份证:37140219820515****,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我国各地交通流量持续增加,私家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各地市政桥梁承受载荷不断提高,许多修建于上世纪的桥梁因多种因素影响开始加速老化,并出现诸多导致行车舒适度下降的病害问题。以混凝土桥梁病害问题最为突出,经过研讨发现,市政混凝土桥梁所用混凝土材料会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出现过早损坏现象,并严重影响桥梁结构正常使用。我国多数市政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都为100~120年,但是存在病害的桥梁使用寿命将会大幅度缩短,故当前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常见病害的处理方法,以保证市政混凝土桥梁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加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思考
1 引言
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大众对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涉及的城市形象,经济利益,人民生计等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在当前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背景下,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市政道路与桥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存在投入与应用价值不对等的问题,存在常年失修,使用舒适度的问题,而这一切存在的问题,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城市建设的渠道拓展,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品位,提升市民城市居住幸福感,要针对当前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努力实现建设宜居型城市。
2 市政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以及发生成因
市政桥梁工程的主要材料为钢筋与混凝土,混凝土是水泥、不同级配石子骨料、矿粉、外掺剂等材料拌和而成的一种复合型建筑材料,以一般混凝土结构为例,钢筋在混凝土中提高结构抗拉强度,混凝土则能够有效保护钢筋并提高整体结构的抗压强度,所以混凝土桥梁出现的病害大多由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两个因素引发。市政混凝土桥梁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周边环境影响,混凝土内部成分发生变化,比如溶解、析出、膨胀、开裂等,从而导致混凝土性能大幅度下降,出现冻融破坏、结构性裂缝、介质腐蚀等现象,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处理,病害将会持续发展,最终对桥梁性能构成严重影响。
2.1 侵蚀性介质腐蚀
侵蚀性介质腐蚀主要是指混凝土中含有的部分化学成分在自然环境中和部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比如硫酸盐的腐蚀以及氯盐的腐蚀。这里以氯盐的腐蚀为例,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3H2O,2A12O3等元素,和自然环境中游离存在的CT发生反应后产生大量的结晶水,混凝土体积因此膨胀,从而形成龟裂或者结构性裂缝,混凝土面层膨胀后,裂隙扩大,钢筋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同时混凝土构件本身的pH值也被严重破坏,钢筋钝化膜被破坏,钝化膜被破坏的区域和尚未被破坏的区域形成电位差现象,钢筋腐蚀因此加剧。
2.2 冻融破坏
冻融破坏主要表现为混凝土中存在大量裂缝或者孔隙,空气中的水分通过毛细作用进入到混凝土孔隙中,当自然环境气温降至冰点或以下,混凝土中水分冻结,体积膨胀,混凝土原有结构被破坏,在温度升高后,混凝土中的冰晶融化,然后再次形成拉力,反复作用下,混凝土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开裂。
3 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现状分析
3.1 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城市交通体系协调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各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的繁荣建设景象。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对于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促进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市政道路与桥梁建设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倡导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社会背景下,以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与建设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交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切入点,这对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2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要求更加便捷道路交通
交通是城市化建设的关键,对城市化建设的影响至关重大,对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城市化建设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完善的市政道路与桥梁建筑在推动城市朝着发展方向进步,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同时,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与此同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要求更加便捷的交通体系,市政道路与桥梁作为城市路网体系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有效解决城市生态环保问题,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另一方面作为体现城市发展风貌的重要表现,便捷交通体系靓丽的外观、快捷顺畅的通行价值让市民在体验交通带来舒适的同时,增强了市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4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对策
4.1 做好准备工作,加强监督力度,合理利用资源
对于施工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应解决对策。(1)做好准备工作:在施工前,有效规划工期,对突发事件或不确定因素要提前考虑。(2)加强监督力度:制定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己,增强责任心。(3)合理利用资源:为了实现施工材料的合理运用,选拔高素质、业务能力过硬的施工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工作前进行培训,同时对于施工材料的配置,要保证不能出现质量问题。
4.2 如何预防混凝土裂缝
做好保温工作:对于温度原因产生的裂缝,可采取在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及时做好外层的保温工作,如在道路桥梁外层铺设塑料薄膜等保护材料,同时选择具有较强性能的水泥材料。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频率:为了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就要提高混凝土的高密实度,使其内外部张拉力更适宜,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混凝土振捣时间和频率的管理,合理控制,规范性操作,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点,同时做好后续的养护与洒水作业。合理计算并严格设置预应力:施工主体选择专门技术人员计算预应力值,然后为了提高其精确度,严格设置预应力,还要确定预应力筋的安装位置,保证其达到相关标准。
4.3 把好土质关
防治路基沉降,重在把好土质关,根据路基沉降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考虑,选择防治措施。对于路基沉降程度比较大的现象,可加强地基的稳固性和承载力,采用压实的方法。对于土质继续沉降的现象,说明土质不达标,可通过灌注或置换的方法对土质进行改善。另外,在路基压实后,进行相关的技术支持及优化,可进一步增强路基的承受能力与稳定性。
4.4 注重施工材料的防水性和密实度
在碱蚀破坏问题上,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水的相关方面的工作,就能从根源上解决碱蚀破坏问题,建议在施工过程中,提前做好规划,避免雨水天气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做好施工材料的防水性、密实度。另外,还要做好环境因素对碱蚀问题的影响。所以施工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在工程完工后,为了提高抗碱蚀能力,不忘对路桥表面的维护,对于已经出现碱蚀破坏的地方,快速进行补救,以防碱蚀范围进一步扩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市政道路与桥梁的使用功能,要重视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市民对道路与桥梁规划与设计的关注度,通过调节设计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不断提高设计的合理性,最终使市政道路与桥梁能够真正达到在保障国家与人民利益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佳佳.探讨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2):267-268.
[2]李军,王爽.影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解析[J].建筑知识,2017(2):132-133.
[3]于秀水.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