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梦琳
潍坊学院 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近些年,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加速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因此,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也应伴随高校的快速发展而进行不断完善,以此来保障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对此,本文就针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引言: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确保高校各部门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它不仅能够提升高校资金的利用率,还能够确保学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现阶段,由于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之预算编制方法的不规范以及预算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较为薄弱,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还可以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现象。
一、简述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价值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以绩效为基点展开的,而其最终结果可以有效的提升校内资金的整体利用率,实现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资金的使用动向及管理绩效,它可以作为高校加强及调整内部管理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在实际的运行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善,这充分发挥出了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监管价值;最后,将最终整合的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的预算收支规划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提升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及效率,这充分发挥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引导价值。由此可见,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可以确保高校内部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好的推动高等院校的全面发展。
二、简述高校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要素
1从客观实际出发
在高校展开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工作时,应从高校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出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构建出运用于自身院校管理及发展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此外,相关部门还必须以预算绩效评级为基点,充分挖掘出预算评价体系的实际效用。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还应充分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信息,确保预算绩效评价数据的权威性及精确性。最后,尤其需要重视的一点就是必须认识到高校绩效评价对象的客观性,避免因管理人员的主观论断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及准确性。
2注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完整性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及独特性等方面,在进行具体的构建工作时,相关部门必须要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完整性给予充分的考量。对此,相关部门在展开工作时,应该将学校内部各部门的整体工作环节有效的联系起来,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不断优化及完善财务绩效的相关职能,这就需要全体人员能够有序的参与到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中,由此来构建出一套科学完整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3注重风险评估效用
对此,相关部门应秉承先进性及客观性原则,以学校的实际管理水平为基准,从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展开科学系统的调查工作,以此来确保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出评价体系的风险评估效用,风险评估效用需要相关部门依据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及职能需求出发,来有效的规避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潜在风险。
三、推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工作的有效建议
1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规章制度
健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规章制度,能够更好的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
由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国高校发展的绩效评价制度。首先,政府部门应在相关政策中入手,来明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地位与性质;其次,应从相关法规中体现出绩效评价机构的权威性及主导性,并给予其相应的效力;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健全有关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要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及合法性。
2完善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
首先,高等院校应对绩效评价及年度绩效有一个系统的战略部署,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对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规划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及说明,这样可以更好的规范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以此来提升高校内部整体的工作效率。其次,应在教育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标准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标准可以将实际绩效与规划绩效进行有效的对比,这更能反映出高校的实际运营情况。再次,相关部门应在财政年度收尾工作时,编制出年终决算报表并向学校管理层提交年度绩效报告。最后,在教育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协作下,落实好高校绩效规划的执行情况、最终结果、年终决算报表及年度绩效报告的评估工作,并对整合的评估结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改善方案,依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相关数据来对下一年度的预算拨款金额进行确认。
3构建多层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宽泛,它不仅会涉及到预算编制、执行及监管等多项环节,同时也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因此,相关部门就必须制定出多层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满足当前高校的实际发展需求。首先,围绕校级管理层的评价主体,应严格遵守部门预算的“自下而上”的编制工序,来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其次,围绕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主体,来构建高校外部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出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监管作用。
4构建全方位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涵盖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环节中的过程评价,还包括了决算中的结果评价。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学校内部的财政收支情况,因此,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会一直贯穿于高校整体收支预算周期的始终,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出一套全面严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将高校的业务绩效、社会绩效及财务绩效有效的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提升高等院校的资金使用率及合理性,以此来推动高等院校的全面发展。
5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确保预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它不仅能够实现各部门的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有效的保障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对此,相关部门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科学全面的调查,制定出系统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其主要包括财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社会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及业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涉及了科研、教育、财务及社会等多方面内容,能够更好的对预算绩效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完善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推动高等院校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不仅可以更好的规范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还可以有效的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率,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高等院校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文琦.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浅探[J].财会学习,2020(11):111-112.
[2]郝家龙.对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基于流程与机制[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01):45-47.
[3]朱玲,刘晓哲,赵磊.以绩效评价为导向构建高校预算管理体系[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