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姚群华
[导读]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

        姚群华
        江西新余新钢一小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培养创新意识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叙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 下面结合        本人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教学指导理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传统教育理念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出入逐渐显现,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渗透创新 理念,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在教学理念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主体性。初中政治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实践的根 本目的。目前在创新教育的推动下,许多教师陷入误区,将形式 创新等同于对学生的创新培养,让眼花缭乱的教学方法中应接 不暇。针对此,教师应深入认识学生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并依 据学生需求设计创新方法,以真正体现创新教育价值。(2)探索 性。创新能力培养不是单纯的说教,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 转变知识灌输的思路,结合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创新思考的空间,在实践中锻炼其创新  能力。(3)多元化。创新教育是一种包容性教育,凡是能够实现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都可以被借鉴,因此初 中政治教师应注重对多元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分析,从多个层面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创新探索的开始。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国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像一个“容 器”一样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是对于 问题的意义,以及知识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疑虑,缺乏深入思考, 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创新思考与探索的能力。针对此,在初中政 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教学情境的设计,既要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更要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在  质疑、讨论中找到创新解决方案,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在初中政 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例如在“悦纳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形容词汇, 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自我画像,在描绘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  出问题:怎样观察和认识自己?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与最大 的缺点是什么?这些优缺点与其他人对你的评价一致吗?如果 不一致你会怎么办?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不断思考,进 而对自我发展形成新的认知。(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能 力。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空间,让学生能够放 下心理负担,将埋在心中的疑问与同学、教师一起分享,并引导 课堂讨论,在解答的过程中找到创新观点;教师应注重对学生  质疑能力的锻炼,指导其提问方法,让学生逐渐学会质疑,真正 提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创新在理性思考中不断完善。
三、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在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为维持课堂纪律,限制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使得学生个性化的观点、想法无法在课堂上分享,不得不接受教师的观点,从而导致课堂失去活力,影响 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需要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因 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 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实现创新探索。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两点问题:(1)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进而提高创新探索效果。例如在“生命宝贵” 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正反两方面案例,并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说一说岁生命的看法;在当学生针对某一案例的观点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例如在法律雷池不可越”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情与法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对情与法的衡量进行思考,并展开辩论,理 解法律对人文社会构建的意义。(2)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主导 作用,引导学生的创新探索。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法律常识不足,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会陷入偏差,因此,教  师在课堂上应主动融入小组合作,与学生一同讨论案例,纠正学生思想价值培养中存在的误区,进而在积极、健康的引导中实现创新探索。
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引导
        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并教学中实现创新培养。例如在“理解与宽容”的教学设计 中,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学生思考的兴趣点,鼓励学生说  出日常人际沟通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讲述他人灵活应对人际关 系的例子,用生活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动机,并在相互交流与互动中实现对问题的深入探讨, 进而寻找人际沟通中的有效方法,创新学生应对人际交往的思 路。再如在“合作与竞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渗透情感教 育,根据学生在课堂竞争与合作中的表现与学生进行谈话与交 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进而在情感的包容与引导下逐  渐提高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五、结束语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转变教学理念, 构建创新教学框架,构建问题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引 导小组合作,拓宽学生创新思考范围,渗透情感教育,调动非智 力因素的作用,丰富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实践参与,进而在潜 移默化的氛围中实现创新能力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