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兵
习水县二郎镇庆丰小学 贵州遵义 564600
摘要:学科教师应分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科教育的创新,以鼓励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科教育水平。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性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更新,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培养学生学科创新能力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课程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数学教师通过对小学生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提升小学生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但是,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方面分析及实践应用,最终对学科教育的育人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数学教书需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理念进行及时更新,对教学手段进行科学运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小学数学课程特点概述
1.1主体性
众所周知,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重新设计和结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对于教学效果,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主动性是其主要评价因素之一,对于教学质量,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主动性是其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设计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在数学计算中,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教学内容是基于对数字的理解和简单的十以内加减等方面,高年级学生会有相应的深化。与此同时,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将更加复杂,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
1.2实用性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基础的应用性能,数学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课程旨在让学生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需要是数学课程内容,学生利用实际动手操作,发挥想象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根据生活实际,来设置教学的内容,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
1.3反思性思维
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正处于关键时期,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然而,数学学科具有逻辑严密、抽象性高的特点,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数学课程内容应以培养学生各种形式的归纳、判断和推理能力为主,其主要包括大量的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2.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部提出了《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方案》,在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多媒体教学方法代替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具体而言,教师开始注重教与学的关系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使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如多媒体综合课堂教学、生活课堂教学、趣味课堂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同时,开始重视从多种课堂中获取学生学习的多种信息,并应用相关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等。除此之外,在受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引进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元认知教学等,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教育、素质教育十分关键,而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创新培养正是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构成部分。
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点的单一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程度低等,以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点,以致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进而忽视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削弱作用。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1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转变灌输教学思想,注意学生的主导地位,为学生提供空间,促进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对于“240×50的结果至少有两个0”的判断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两个0和三个0,并且有一定的理由。因此,教师不应立即拒绝学生的回答,而需要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以免妨碍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3.2注重生活化和情境化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非常强的特殊性,也就是说一个数学和公式都具有唯一性,不像语文中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扩展性与灵活性。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创造出生活化的氛围,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在具体数学教学中,生活化主要指的是师生关系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教师可以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点,实现师生平等互动的和谐情境课堂。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提前将10个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准备好,将这10个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分为多少不同的2份,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多少,再进行加减运算,其中的难点就是为什么到10以后要进位,此时,就要对生活化方式进行全面运用,让学生们进行大胆思考,同时进行师生互动、小组找原因比赛等,此种方式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3注重评价创新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创新的重点为独特性,关于学生产生的创新点,应该由教师提供积极的评价,就算是答案不够完美,也应该支持创新点,而且让学生对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思考。通过实践得知,课堂评价运用激励机制策略,有益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鼓励积极提出新想法,指导学生将新认知形成,在实践中使学生的想法得到证实,继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3.4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更好地培养,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尝试。首先,需将开放性课堂作为重要的数学课堂方式,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运用,突破以往数学课堂的时空限制,进而开拓小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在课堂问题设置方面,尽量选择开放性问题实施讨论,如提问“实现某一答案的途径有几个”,然后实施全方位的班级讨论。除此之外,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时,可以对多Flash动画教学方式进行运用,进而拓展知识,再以直观化的方式间接高斯的故事或者欧拉的故事,将小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力。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可以运用的方式诸多,教师应进行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从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散播创新的种子,在小学生的思想中弥漫,最终高效构建创新教育的蓝图。
参考文献:
[1]高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65.
[2]刘成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11):56.
[3]苏莉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76.
[4]胡彩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7).
[5]宋云霄,吕延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农经.2017(08).
[6]孙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