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初中数学备课组教研模式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吴俊义
[导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深入到学校,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
        吴俊义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雷家中学  251804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深入到学校,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一线教师必须立足于学情,拓展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切实做好集体备课,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初中数学备课为例,结合现阶段备课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学情探究新的教研模式。
关键词:学情;初中数学;备课;教研模式
        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改革的不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有备课方法。一直以来,广博的知识系统以及深厚的专业功底,是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但对于优秀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针对本节知识点的具体教学技巧与教学方法。这就凸显出备课的重要性,以前备课只是教师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属于教师的个人行为。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少有教师在备课中能够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再加上同行之间的竞争,更加阻碍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导致备课大多闭门造车或者照抄照搬别人成熟教案,甚至学校直接购买出版成册的教案。这样的备课没有新意,充分拖沓,因循守旧,很难适应新课标改革发展。为此,探究基于学情的初中数学备课教研组模式尤为重要。
一、课前与课后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的态度分析
        首先,针对是否需要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来看,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了解学生课前和课后数学学习情况,其中大部分为有经验的老教师,而青年教师中对课前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所持的态度并不明朗。
        其次,针对课前和课后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了解概率的调查来看,一般的教师虽然表示经常在课前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但并没有普及到每节课。教师习惯在新授课阶段了解学生数学学情,之后的数学教学中了解的概率会逐渐减少。在这一现状中,青年教师相对于老教师所表现的比较好,他们更加注重在备课前整理学生之前数学学习资料,总结所教班级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备课针对性。
        最后,针对课前对学生数学学习了解的方面调查来看,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占的比重比较大,之后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了解,而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了解很少。这说明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然存在,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
二、基于学情的初中数学备案教研模式分析
(一)备课前了解学情,融合知识、策略和态度三方面
        课前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了解是教学工作展开的出发点,也是备课的初衷。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要充分认识对学情分析的意义,尤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学情分析转变为指导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师自主观念上要充分明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出发点,课前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是必须要进行的。对于学情的了解与分析内容,笔者认为要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学习态度与数学学习策略三方面入手。以数学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两方面为例,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学习追踪,搜集学生在课堂和课下的学习状态,整理成相关资料,作为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手段,从而为备课提供依据。
(二)采用集体备课方式,优化备课组结构
        集体备课是为了适应新课标改革的一种新型备课方式,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人智慧。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可以就教学经验相互讨论与交流,分享自己所掌握的学情,从而提高备课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效果,实现其价值,得到更多教师的应用与认可,必须重视备课组结构的优化。首先了解集体备课并不是形成统一模板进行套用,而是集集体教学智慧,形成多元化备课方案。其次,要立足本校实际和学情,不仅追求形式的新颖,更要从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改变。最后要优化集体备课程序,提高备课频率,加快整体节奏,整理集体备课教案等,减少工作的拖沓重复,提高备课有效性。
(三)引入信息技术,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现代化教育也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为此,在初中数学备课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设计趣味化教学方案,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借鉴网上优秀教案,参考名师课堂实录。或者将网络中的时事热点作为素材,写进教案引入课堂,增进课堂的新鲜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知识脉络,借助几何画板、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静为动,增强直观性。比如学习函数定义时,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做出一个二次函数图像,并在图像上定义一个点,鼓励学生拖动这一点,观察点的坐标变化,理解y随x的变化而变化。
结语:综上所述,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立足学情,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引入信息技术,将自己的教学智慧与他人进行融合,从中获得提升,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鲜兰.“三全”主题教研模式的实践环节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11):99-101.
[2]郭小平.基于校本,让集体备课真正发生——破解集体备课难题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19(07):19-22.
[3]潘小艳.基于学情的初中数学备课组教研模式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14+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