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疆高中班“融入教育”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赵林芳
[导读]

赵林芳    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05-01

        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从2000年起在内地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高班),大连二十高中是全国首批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学校之一,办班19年来,学校经过探索与实践、反思与总结、交流与完善,提出了少数民族人才教育模式——“融入教育”模式。
        一、“融入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新疆内高班融入教育的落脚点应放在对家国情怀、互学互融和自主发展三方面的培养上。家国情怀重在强调具有爱国情怀、家国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境界;互学互融重在强调各民族学生间交流、交往、交融;自主发展重在强调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的能力。纵观融入教育的这三项立足点,家国情怀侧重于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互学互融侧重于对学生行动力的培养;自主发展侧重于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三者相结合实现了思想、行动、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培养内高班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融入教育”实施方法
        学校“融入教育”以思想引领为核心,通过“情感亲近→互学互融→共进提升”三个环节,主动引导新疆内高班学生亲近内地、融入内地、扎根内地与建设新疆美好家园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该探索是一个传承与发展,层层递进又相互渗透的民族教育模式,高中三年各有侧重,高一侧重“情感亲近”,高二侧重“互学互融”,高三侧重“共进提升”。
        学校“融入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首先是实行全员培训,学习领会国家民族教育精神,学习掌握“融入教育”内涵,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为“融入教育”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其次是确定主体责任人,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富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到新疆部任班课任教师,以他们为主体,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和其它教育活动,从生活关爱到学习指导,从心理疏导到亲情陪伴,从人格影响到思想引领,全方位践行“融入教育”模式,全面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融入教育”模式示意图)
        三、“融入教育”三个环节:
        1、通过“情感亲近”,使新疆内高班学生尽快接受和融入内地。针对新疆学生因远离家乡和父母,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对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现状,并建立成长档案袋;二是“以爱育爱”,班主任和内派教师互相配合,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方位帮扶新疆学生。


三是配备专职校医和专任心理教师,从身心两方面全面帮助新疆学生尽快适应内地的学习和生活;四是启动党员“情系学子”工程,开展师生“结对子”,加大对困难学生帮扶力度,力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这一系列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学会乐观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顺利度过适应期,融入到内地的学习生活中,真正成为二十高中人。
        2、通过“互学互融”,充分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彼此了解、碰撞、认同的过程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成长。学习方面,其一是学校最大限度增大插班生比例,实行混班教学、全校混编考试等,促进各民族学生间建立学习小组,形成共学共进的氛围,为本地学生与新疆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种下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团结种子,使新疆学子走向工作岗位后成为民族团结的表率和模范。其二学生学习层次有差异,尤其是数理化学科更加明显,由于学生全部住校,在校学习时间长,通过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创设良好的氛围,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解决学生层次差异大的问题,并通过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团队合作与自省自觉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自主发展。活动方面,秉承着“融入教育”理念,学校的所有学生社团及文艺、体育校队,全部由本地班和新疆班学生共同组成,每年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中,使新疆班学生与内地班学生互学互融,培养了文化交融、知识交融意识,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
        3、通过“共进提升”,系统提升新疆学生的思想境界,最终达到对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认同,具备“家国情怀”意识的目的。
        一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男生课堂·女生课堂》等教育课程;二是建构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课程,包括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和高校开展“手拉手”教育活动,观看央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节目等。三是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引领作用。通过与毕业生联系,收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个人经历、工作成绩等信息,选取典型案例,制作优秀毕业生案例集。每一名进入案例集的优秀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内高经历和当前工作撰写一篇感悟,内容主要结合当今新疆社会形势和发展,个人的内高经历在工作过程中起到的良好作用,尤其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对毕业生的研究和跟踪,对我校在校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同时进一步增进了毕业生与母校的感情,重拾母校情、内高情,为毕业生的发展助力!
        四是在内高班的工作中深入贯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策略,加强制度建设,改建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制定适合新疆部学生的道德素质评价体系、编写了《内高班学生德育规范手册》、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奖励机制等,以此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为其自主发展保驾护航。五是努力践行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使其在探究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收获成功的喜悦,自主发展得以真正落实。
        把内高班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互学互融、自主发展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一份力量。为此,我们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标,秉承慎思笃行的学校精神,为培养出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优秀新疆学子而努力。
作者简介:赵林芳  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内地新疆高中班“融入教育”模式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G18CB200。
参考文献:
[1]霍珍.解析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文学教育(上),2015(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