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阿依加玛丽·米吉提
[导读] 初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笼统,学好该学科并非轻松的事情。若教师一味选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或是题海战术,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背诵、记忆、做题,成绩很难提升,同时还将降低他们对地理课的能动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能力。怎样上好地理课,提升本课的教学效率,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阿依加玛丽·米吉提   和田市拉斯奎镇中学
【摘要】初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笼统,学好该学科并非轻松的事情。若教师一味选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或是题海战术,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背诵、记忆、做题,成绩很难提升,同时还将降低他们对地理课的能动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能力。怎样上好地理课,提升本课的教学效率,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效率;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23-01

        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学习中,不少学生学习的效率比较低下。不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把它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另外,升入初中,学生才开始接触地理学科,知识储备薄弱,教师如果脱离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收效肯定不高。想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各环节中,以生为本,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1]。
        一、制定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标教学法。布卢姆认为,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明确发展目标,检验课堂成效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制定。
        制定教学目标,要具体且全面。既要关注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情感方面的熏陶。只有具体到课前设置的三维目标达到的各项要求,才能检验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成效。
        制定教学目标,要正视差异,明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各自应达到的标准。每个班学生的能力、兴趣特长有差别,生活的经历、学习的经验亦不同。如果教师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那么要求过高,则大多数学生完不成学习目标;要求过低,则部分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这都是不公平的。只有分设不同的层次要求,才能讓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相应提升。
        二、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学结构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合理地分配教与学时间。合理安排好教学各环节、分配好学生活动、师生互动、教师活动的时间,将讲练有机结合。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较弱,教师讲授过多未必有好的成效。只有为学生安排足够的参与的时间,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确保学生参与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反馈学习成效,利于提高学生读图解题能力。



        三、设置具体适度的教学内容
        地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合理地选择与组织,适当地补充与提升,能使学生更好地从中获益。要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具体适度,就必须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悉心解读课程标准,认真地钻研教材,巧妙地重组,适当地补充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对地理课程标准有一定的领悟。
        结合学情,设置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内容的难度若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则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若难度过高,远远高于该阶段的可能发展区,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结合地理课程标准,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回归生活,进行选择与扩展[2]。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地理现象、地理时事,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能深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来解释身边各种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生活的质量。
        此外,还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与时俱进,关注自然保护、关心社会发展,扩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
        四、互动实施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可或缺。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地理学习的内容丰富,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因此在选择互动方式上形式多样。
        巧用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所学的知识要点,解答疑惑。同时,教师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在好奇的状态下学习,以思带学、以学促思,并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
        此外,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事半功倍。例如,学习一些有比较性的内容,可以采用对比、归纳的互动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显著,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南方、北方在气温、降水、温度带、干湿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植被等方面的不同。学习特点鲜明的区域地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解疑。如学习中东,学生了解到中东战争不断,然后自然地会疑问,为什么中东是个全球热点地区呢?进而通过对本课四块内容的学习,发现其中的原因复杂。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用图文或视频资料引入,让学生观察后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将一些综合、复杂的知识串联起来。
        总之,在我们的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要想改善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窘境。我们的教师务必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甄别其中的重难点以及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努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来帮助自己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以及教师本人教学工作的进步带来极大的帮助与提高。这样一来,我们的初中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陡然而升了。这对我们的初中地理任课教师不得不说是一个绝好的消息。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巨大的心血。但是为了最后的成功,我们所有的初中地理任课教师都要齐心协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从而促进我们的初中地理学科的极大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恒.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探讨[J].文史月刊,201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