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的运用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赵祯
[导读] 打击乐器是音乐教学中必用乐器之一,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
        赵祯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义兴小学      637200
        摘要:打击乐器是音乐教学中必用乐器之一,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主要教学用途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吸收、讨论、探究、合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掌握音乐基本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学;打击乐器;运用策略
        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会歌唱,会鉴赏,还应当具有感知力、创造力、表现力,抓住孩子们天生对节奏敏感的特性,运用打击乐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更能全面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运用打击乐器。
        一、打击乐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打击乐器是用打、敲、摇动、摩擦、刮等方式制造的一种乐器。据史书记载,很多打击乐器是人类在日常劳作、巫术等背景下,创造的实用工具逐步演变成乐器的。
        近几十年来,我国出土了很多打击乐器,如钟、磐、锣、鼓、钹、钲、缶、铃等,在我国音乐历史发展中,打击乐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
二、打击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室教研员齐明远研究的《日本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中提到,日本小学音乐教育包括音乐表现和音乐鉴赏两大类。在音乐表现中,器乐在日本小学音乐教育中占重要位置。教师以打击乐器为主进行教学。音乐教学过程应倾向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树立对于音高的认知并且锻炼同学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音乐老师刘娟在《巧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浅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中强调打击乐器教学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引入打击乐器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团结、协作的音乐氛围。
        可见,国内外音乐教育特别重视打击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打击乐器的课堂使用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能更快的消化歌曲,并且从小就锻炼出他们对于不同声音的辨识感知。
三、打击乐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因素
  人的感官得到最先发展就是听觉,学生在使用打击乐器时能进一步训练听觉感知,帮助学生听觉发展,很多小型打击乐器,如:沙旦、手铃、双响筒等还能培养孩子们的抓握能力,进而促进视觉和触觉的发展。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发现,简短的音乐训练(包括歌唱、律动、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活动)可以增加血液流动提高我们大脑的右半球血流量。从而提高智力,达到左右脑平衡发展。
        四、教学实践中打击乐器运用时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不同阶段不同的侧重点区分不明
        节奏教学须贯穿于中、小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义务教育阶段打击乐主要运用在课堂、课外活动中。


        案例:课堂教学打击乐课时比例
        1.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每学期4—5课时
        2.小学三年级—四年级:每学期3—5课时
        3.小学五年级—六年级:每学期2—4课时
        问题二:使用率低,配器法、演奏方法运用不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城乡一体化进步,学校音乐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但打击乐器使用率低,使用记录不多,音乐教师对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或社团活动中怎样使用意识模糊。即便是使用了也不知怎样运用其配器法、演奏方法等。究其原因,可以从师资、音乐课节数、乐器种类、教师意识等方面思考。不同的音乐适合配备不同的打击乐器,运用的节奏型更不一样。可老师往往是有什么乐器就抓什么乐器用,没有根据作品内容配备,很多学生最后虽认识乐器名称,但不懂具体怎么操作,也不知道打击乐器结合音乐基本要素的实践运用(声音的强弱,长短,音高等)。学习效率不高。
五、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策略
        策略一:结合作品内容使用打击乐器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噢!苏珊娜》,这首歌曲是一首活泼欢快的美国乡村民谣,旋律轻快富有跳跃感。歌曲除了让学生完整地演唱和掌握难点,在合作与创作过程中应结合打击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如:第一部分可运用响板模仿马蹄声和愉快的心情,节奏型可采用|x o|x o|x o|x o|;第二部分大雨的声音我们可以用沙锤或串铃来模仿。如:|x o|xx x|x o|xx x|,或歌词下雨部分可以用颤音的演奏形式来表现(注意速度与力度的把握)。第三部分可以加入铃鼓。
        策略二:就地取材制作打击乐器
        在我试验的几个班级,会用到身边的一些物体当做打击乐器,比如:桌椅、尺子、身体等,与此同时也会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比如:废旧的饮料瓶里加入小石子、废旧的熟料纸(揉搓可模仿下雨的声音)、家里的大大小小的水桶等等。通过制作打击乐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策略三:多层开展打击乐器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也应对学生进行打击乐器训练,根据现有的乐器种类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和爱好分配打击乐器类(鼓类,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比如对中国鼓的训练,可用到香港著名敲击乐家钱国伟的活力鼓令24式,鼓的打法和身体的“舞”法是相呼应的,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策略四:组织参与丰富多彩艺术活动
        在日常训练的同时,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打击乐器产生浓厚兴趣。如:观看打击乐队排练和演出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打击乐器这种艺术形式。同时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打击乐器结合音乐作品包含的音乐基本要素,再实践到操作中;带领学校打击乐队多参加各种演出、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表演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打击乐器;还应通过文献、期刊、网络教学视频、培训以及师与师之经验交流等方式再学习;结合新课标,对教材进行钻研、探索,将打击乐器广泛运用起来。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传授给孩子们大量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开诚.《中国古代乐器》.吉林文史.2012年.
[2]刘娟.《巧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浅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
[3]齐明远.《日本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J].《师范教育》.1993年.
   [4]蒋迎.《巧用打击乐器》,“击”活音乐课堂,借助打击乐器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实践研究[J],儿童音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