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王洁瑜
[导读]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所以小学的德育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们正确的思维观念,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王洁瑜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贯溪小学   529075
        摘 要: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所以小学的德育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们正确的思维观念,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小学生们明白怎么做是对的,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进行浅要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实践
引言
        小学的德育管理对小学生们而言主要起到行为约束的作用,帮助学生们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而小学德育管理从深层次来说其实是小学生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开端,因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本身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品质教授给学生的过程,所以说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但如何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需要首先研究的。
        一、在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行为习惯的约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更是不乏阐述优秀行为习惯的文章,例如:《弟子规》讲述的是为人兄弟为人子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学生小时的行为习惯做出恰当的约束。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有优秀的长篇文章,同样也有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并以这些寓言故事演变出许多成语,通过那些短短的几个字组成的词语来点出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道理,以此来做警示,并让后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不用圆规和曲尺是画不出规范的方形和圆形的,以此为映射,点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要遵守一定的标准和规则”的道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一个个小故事来学习道理,学会以此为衡量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
        1.2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从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中我们不难看出礼仪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某个人非常懂礼仪就是在说这个人的道德素质非常高。那么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提高她们的道德素质具有很大意义,例如:“拾金不昧”意思是捡到金子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这些成语的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在学习成语的意思,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模仿能力,会让小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学会在生活中遇见相思场景时模仿这些成语做出正确的行为。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行为与先贤哲人的行为靠拢,在日常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个人修养,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二、在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知识,例如:《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在不断复习学过的知识时可以悟出未学过的新知识。还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思结合,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也就是说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说,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小学生普遍为六到十二岁的儿童,在这个阶段里,孩子们的行为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而家长有时可能对孩子的细节教育不到位,那么就需要学校中的德育教育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小故事恰好能帮助孩子们纠正他们细节上的问题。
        并且小学作为幼儿到少年的一个过渡阶段,意味着这个阶段中的所有学习过程都是在为之后的初中阶段的学习打基础,也是在为学生们以后的生活做铺垫,所以说在这个阶段让学生们开始逐渐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学习到为人处世之理就是在帮助他们可以在进入新的生活和学习阶段的时候能够更快的适应。并且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用更好的方法理解自己说学习的知识。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管理中的渗透策略
        3.1 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
        在大众的印象之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多以老师讲事物之理为主,但仅仅依靠学生从口头的话语中很深刻的了解到老师所讲内容是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老师对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以场景模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进行场景演绎,再由老师纠正其中不对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对道理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老师可以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在互联网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动画短片,因为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会把自己觉得很厉害的动画人物当做榜样,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有寓意的的动画短片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2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进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
        单纯的通过老师讲解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对某项活动具有参与感的时候,反而可以让他们对活动中学到的内容记忆更加深刻,那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参加,从而对学生进行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例如:可以进行诗词比赛,又老师给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或者进行手抄报展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把它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可以通过观看手抄报来学习不同的传统文化;还可以由老师组织学生排练传统文化小品进行演出并邀请师生观看,以现实生活情景带入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
        结束语
        小学德育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品德修养与行为习惯,同时也是在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渗入课程其中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想要拥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应该如何去做。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想要让他们能够接受并乐于学习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与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韩艳红.我爱中国传统文化[J].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5 (11):15-16.
        [2]刘福廷.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J].考试与评价,2016(6):21-21.
        [3]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2016(1):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