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斌
湖南衡南三塘联合学校松山校区 湖南衡南 421008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需要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和能力的综合提升,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让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发挥出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其次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初中语文;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葆有创新改革的精神,在教学中采取新手段,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陶行知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家,其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教育指导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教育理论,改进教学形式。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生活教育其教育核心是社会生活,教育主体是人民群众,教育目标是改造社会,实现“教学做合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并且把人文主义思想和创新意识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它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方法的每一个部分。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指的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影响生活,换句话说,生活具有教育功能,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并随着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生活即教育”思想认为,生活本身就包含教育因素,可以起到教育作用。陶行知提出,生活和教育是有机统一整体,教育活动开展建立在生活基础上,完整的生活需要完整的教育;生活会发生改变,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指的是“把整个社会看做是一所学校”,进一步扩大教育范围,掌
握更多教育资源,运用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全社会力量来发展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
即教育,社会生活就是学校生活,“教育应该包含所有社会活动”,“生活存在于社会每
一处,即教育存在于社会每一处;社会就是一个生活场所,也是一个教育场所。”
(三)教学做合一
所谓“教学做合一”,就是“教法要符合学法,学法要符合做法;事情怎么做就应该怎么学习,学生怎么学就应该怎么教。”教和学围绕做展开,并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是建立在做的基础上。教学活动必须把做融入进来,这样才是真正的教学。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联系学生生活,开展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走进生活,从社会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眼界,进一步扩大教学范围,建立开放、自由、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情景应该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有生活体验的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渗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体味春天,感受作者的文章内涵。
(二)结合初中语文生活教育内容,增加师生互动
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总是充满“问”这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空洞的教学问题变得亲切自然容易理解,这就需要生活化的处理。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渗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生活,实现提问的生活化,从而让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能增多。比如在教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只有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现实版的皇帝新装”有哪些场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有效锻炼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使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认为,“必须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创造自由生活环境,真正的教育来源于自由生活”。目前,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应用,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内容,改变枯燥的文字描述。比如在教学《女娲造人》一课时,可以从网上搜索相关的动画素材,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原本抽象的文字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重难点知识。比如教学《杞人忧天》时,网上也有关于这个成语故事的剧作短片,教师可以借用,并在课堂上展示,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四)从课堂走向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的实用性,教师要敢于突破教室给人的束缚,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图景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学会学以致用。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渗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语言类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甚至是尝试让学生进行讲课。只有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才能让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起来更加的方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做合一。
三、总结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推进中学语文课堂的改革和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其教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非常贴合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其内涵还非常的丰富和极具深度,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仔细感受其中的深意,从而加快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如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新课程(下),2019(12):40.
[2]刘彧.陶行知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9):10-12.
作者简介:谭斌(1972-),男(汉族),湖南衡南,湖南衡南三塘联合学校松山校区,本科
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