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练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 付新梅
[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简议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练
        付新梅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嘎多小学   550025
        摘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打牢字词句等朗读基础,适时点拨教给朗读方法,注重营造朗读氛围,就能激发低年段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朗读习惯,提升其语文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分析简议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朗读能力培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建构中“朗读”的定位
        在教学研讨中,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定位为“朗读教学”,此定位存在问题。要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定位,就要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做深入的解读。一方面,课标在学段目标中每个学段都明确提到了朗读,分别表述为: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于此,不少教师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定位为“朗读教学”,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的目的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的最终目的在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在于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应定位为“朗读教学法”而非“朗读教学”。虽只一字之差,“朗读教学法”和“朗读教学”却有天壤之别。两者的目的完全不同。朗读教学是以朗读的方法、技巧等作为为教学内容,把朗读的各种内、外部技巧传授给学生。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技巧并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有声诠释的能力;朗读教学法是运用朗读这一声音手段,通过有声语言对儿童大脑的刺激,充分利用儿童善于用“听”来进行思维的认知特点,帮助儿童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促进儿童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智力不断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建构中的“朗读”误区
(一)教师范读不足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出于对自身朗读水平的不自信,在阅读教学中不敢或不愿意进行范读。其实阅读教学中的教师朗读示范,并不需要如朗诵表演似的激情澎湃,更不需要教师拥有很好的嗓音条件。教师的朗读只需做到对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在朗读中将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对于善于模仿的小学生来说,这就是很好的朗读示范。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听教师朗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善于通过“听”来进行思维的认知特点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小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有一些教师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让孩子听示范朗读的重要性,又觉得自己读的不如名家诵读好,在能找到名家诵读音频视频资料的情况下,更愿意让学生听名家诵读。其实,名家诵读的朗读技巧确实震撼人心,但也因为这种震撼,反而容易让学生把关注点集中在朗读技巧上而不是作品内容的内化上。因此我们建议小学语文教师构建阅读教学策略时,要重视范读,让学生在听中学习,在听中理解。
(二)朗读教学法独立性不足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阅读教学策略时,担心仅仅通过朗读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作品,所以教师们往往仅是把朗读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大量使用其他常规教学法,如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之外,再加上朗读教学法,似乎只有这样才比较稳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朗读技巧
        朗读指导务必基于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深人认识与理解为前提,围绕知识内容的重要主题,指引学生对文章语言特点以及人物性格进行准确的了解与把握,如此方可有感情地朗读。鉴于此,教授学生朗读技巧至关重要。首先,语调。语调是通过对语句含意与情感做出准确抒发与表达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声音成为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的语调形式能够抒发各不相同的情感,文章内容存在的区别,使得运用的基调存在区别。其次,重音。词语中加重语气读出的词语或是语句。
(二)结合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首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求,现在的学生已经不适合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比如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授《观潮》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钱塘江的大潮是怎么样的,以及其壮观的气势画面。再进行朗读环节的时候学生心中就会浮现视频中的景象,朗读也就会融人感情,进而提高朗读水平。
结束语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774.
[2]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