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孙斐斐
[导读] 在积极有效推进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径过程中,融入“产教融合”思想,从“产教融合”背景探讨相关发展途径,有效的促进专业教师的优化发展
        孙斐斐                             
        枣庄学院 山东枣庄 277100
        摘要:在积极有效推进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径过程中,融入“产教融合”思想,从“产教融合”背景探讨相关发展途径,有效的促进专业教师的优化发展。本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专业教师发展重要性进行了适当的研究,探索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力求为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理念应深度融合,法律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在思想、专业发展、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建立和实施职业教师转化标准。同时,职业生涯发展也要注重职业教师制度下新员工的导向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等院校;专业教师;职业发展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专业发展十分模糊,没有确切的专业发展目标
        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起步较晚,缺乏内涵底蕴的沉淀,为了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以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故而放低门槛,吸引大批青年英才前来工作,不少专业教师往往刚刚告别学校生活,就从事教学工作了。他们虽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掌握前沿的专业理论,但是他们在入职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往往自身教学经验不足,不具备整体而全面的专业规划,初到工作岗位会因为工作任务繁重而出现断层的问题,使教师对自己今后专业发展前景感到模糊不清,未确立专门的专业发展目标,时间一长,会浪费很多教育资源,不利于其今后发展。
        2、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忽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通过对一些高等院校教师结构构成的观察,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教师大都毕业后就进校工作,还有一些毕业优秀的留校学生,也有一些是职院、高中的老教经过学历提升后进入到高校工作。因为其在校期间大多接受的是知识性教育,这些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能力本位思想的影响,没有确切的职业取向,因为教师经常使用传统落后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自身实践操作水平也比较低,另外,由于先前教师以传统填鸭式教育为主,教师往往笼统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未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高等院校学生本身学习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严重阻碍学生发展自身创新能力,激发自身创新意识。调查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在课后没有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尽管有一部分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但是坚持下去的教师少之又少。
        3、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现阶段,通过观察教师工作地点,我们能够看出其主要于多媒体教室以及实验室之中,加之没有足够的科研地点,仅仅教师能够到科研地点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项目,部分高等院校没有充足的科研场所,使得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之时,往往将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面,忽视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能够为学校以及企  业克服实践难题的教师少之又少,尽管高等院校致力于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水平,壮大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然而未将触角伸到增强教师专业水平上,与此同时,高等院校为鞭策优秀教师参加实践培训等活动,鼓励教师投身于公司访问之中,但是这对教师来说,只是阶段性工作,持续时间很短,无法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水平。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路径
        紧紧跟随行业发展步伐,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可让优秀并有经验的教师带动他们,让他们跟着榜样学习,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和前沿行业的差距,进而确定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有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
        1、增大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建设创新培养体系
        现阶段,我国不少高等院校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上,并不断探索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观察这些措施实践成效,我们能够发展往往凭借教学论坛以及专题研修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实际上增强教师专业能力为长期艰难项目,教师专业能力包含多方面,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教师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为系统工程,其不仅要让教师紧紧跟随行业发展步伐,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还应当增大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建设创新培养体系,在提高教师创新能力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详细解读教育部文件,并设置专门的创新学院,由优秀教师指导组建专业创新团队,并为学生设置安排专门的教师创新能力提高以及技能发展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其次,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实践工作,激励学生以不同角度攻克企业技术难题。最后,学校应当将提高教师创新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将学校和政府以及企业产业部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并顺应产教融合发展背景,和政府以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培养体系,增大教师创新水平培养力度。


2、建设校企实践平台,提高教学科研专业能力
        通过分析现阶段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组成情况,能够看出双师型教师占比并不大,没有深入到企业岗位中深入了解各个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行业背景,不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其科研能力往往集中于理论研究之处,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为其建设校企实践平台,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专业能力,将学校和企  业结合起来,顺应产教融合发展趋势当前,高等院校在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之下,其内部教师应当重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师发展历程,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该行业发生巨大变化,其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步伐,教师有必要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摆在重要位置,仅仅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走在时代前沿,并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具体做法主要包括:首先,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专业有关的最新资讯,掌握行业内部前沿技术已。其次,走进企业,亲身到企业参与实践工作,访问企业工作情况,完成以后教师应当做出企业实践答辩,并将结果上传到高等院校内部专家评审委员手中,让委员对教师答辩做出适当的指导,倘若答辩不符合要求,教师要继续到企业实践。其次,职业教师也要有一定的思想带动能力。通过传帮带,因材施教,更好地发倔教师的潜力。更重要的是,要重视企业职业教 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作为企业培训的引导者、带领者能够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德、教风潜移默化地引导并培训新人。
        (1)心理素质。首先,一个职业教师要有自己作为教师的意识与素养,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要充满创新意识与奉献精神;其次,职业教师也要有积极上进的心态,要担负起热爱引导新人的责任,同时也要坚信自己可以激发新人的潜能。一个合格的职业教师,也应不惧怕困难,并勇于挑战困难,挑战挫折,挑战自己。更为重要的,一个职业教师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应是宽容与谅解,以宽容心去对待新人们的不理解,以谅解心去原谅新人所犯的错误,并耐心带领其熟悉工作。
        (2)业务素质。首先,一名职业教师应当是企业中,乃至行业中的一名佼佼者,可以让人足够信服,足够信任,也有足够的能力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去引导新人。其次,职业教师也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去调节与新人之间的障碍矛盾,有足够的语言表能力教授新人理论,并拥有广泛的人际交往技能,用同理心去对待新人。当然,前瞻能力也十分重要,企业与个人都在不断发展,一个合格的职业教师应常怀疑问。如,我们下一阶段该如何制定目标?为达到该目标应对现阶段的战略进行怎样的调整?职业教师不能只将头脑停留在一成不变的状态,发展具有普遍性,职业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职业教师也应具有亲和力,教师看起来应当是友好的并值得信赖的。职业教师还也要乐于助人,并且能充分理解新人的想法,并全神贯注于他们的任务而不计较得失。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的职业心理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工作制度、科研绩效压力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道德压力的产生原因,高校教师道德压力的双重性和独特性特征,高校教师的道德压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职业角色特征,会引发道德冲突和非伦理行为的产生,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情感枯竭和职业倦怠等情况发生,还可能引发心理疾病。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道德压力的本土化内涵,探究其对心理健康的深层影响机制。
        (1)道德压力 道德压力源于个人对其实现道德义务相关能力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个体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
        (2)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会深刻的影响员工的道德压力。通常来说,资源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高校教师群体会面对很多相同的困境,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群体知识水平高,有着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多重责任,弱化管理职能,部分教学工作被边缘化,但又难以明确教师的具体道德义务,容易导致教师对工作义务边界的模糊与困扰,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道德压力。
        (3)科研绩效压力 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需要在时间和质量的严格要求下完成承担的科研项目,而考评如果不合格还将面临惩罚,承担了巨大的科研绩效压力。教师们对绩效目标的追求也日益增显。研究发现绩效压力会影响员工的道德压力。
        (4)工作环境  在我国高校对教师的教学成绩管理通常采用统一标准量化式简单地考察老师的工作完成进展,并把考察结果和老师的年终奖和年终考核、聘期考核、职称晋升、奖励和惩罚一系列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这种任务导向下的工作环境必定会让大部分的教师群体过于关注量化指标完成状况,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容易产生内心的不愉快或情绪上的波动。
        结束语:职业发展既关系到教师的个人成长,又影响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专任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以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同时,全面考虑新的教育形式给专任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各种途径缓解这种心理压力,使得专任教师能够在放松的心理背景下,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个人成长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国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1):71-73.
[2]孙小娅,向敏. 科学研究对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10(29):63-64.
 [3]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