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戎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 100039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构成和有效实现形式,能够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政治过程中,从而增强政府决策的合法性,构建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从人民内部解决矛盾。近年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形成了诸如“民主恳谈会”、“社会协商对话”、“乡贤参事会”等实践形式,对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决策民主化;发展趋势
引言
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通过行政决策来实现的。行政工作的总体效果都取决于行政决策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达到最大的效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就是指要保证正确,符合当前社会的时代和环境;行政决策民主化,主要是指要保证广大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过程。
1基层协商民主的价值
1.1增强地方政府决策的合法性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果断执行和监督强大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建议。基层协商民主是国民成为主人的直接体现。让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过程,在协商前公开发表有关政策的资料,让基层群众事先了解政策,在协商过程中勇敢地发表自己的利益诉求,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中民心,反映民意。让地方政府从片面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多方面的利益,打破决策过程的封闭性,加强地方政府政策的合理性。经过事前协商调整,在政策执行阶段也得到大众的理解和配合,有助于展示政府工作的合法化。
1.2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进入网络+时代,受大数据信息和云计算的影响,对行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民民主科学化的意识越来越强,能够学会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满足自己的发展要求,对行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已进入新时代,当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迅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民众对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利益诉求更高。
1.3构建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基层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如河流污染、房屋拆迁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考虑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就会发展成大规模的集体事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政府的公信力。基层协商民主通过渠道、社会矛盾消除机制、有规律的协商活动,招募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信息、政策的公示,任意抽取民意票,公正地参与协商过程。通过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合理的呼吁,协商协调,理解相互妥协,达成共识。
2我国政府决策民主化中出现的问题
2.1基层协商民主的动力机制不足
中国的基层协商民主由党和政府主导发展,县及以下各级政府实际上是基层协商民主的主要供给主体,因此必须是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者和实践推动者。但是在接连举行的“晋升锦标赛”上,各级政府的关心集中在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生态保护、扶贫攻防战等经济突出的事项上。现政府作为政府在付款时的行政下级,当然优先考虑贯彻市政府的分解任务,这种任务压倒了现政府,分身术也不足,缺乏足够的动机和精力,可以关注基层协商民主或社会治理等问题。如果地方领导人改变,协商民主公平也可能远离人们的视线。
2.2基层政党干部协商意识不足
协商活动由基层政党干部组织举行,党政干部对协商民主的认识和态度是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推动力。如果党政干部认为组织协商需要很多时间,基层群众对政策制定的信息过于片面,忽视群众的利益诉求,敷衍协商会议,操纵进程,一手主导政治制定的结果,将大大抑制协商的效力,损害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
2.3协商信息共享不健全
公平和平等是基层协商的基本特征,不仅要在协商主体的选择中反映平等和公平,而且在信息共享阶段也需要公平。
地方政府掌握了所有的政策信息和资料,在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中,从未对信息的公开共享提出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标准。基层群众只能通过政府发布的内容获取相关信息,两者都有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基层群众不能合理地看待政策制定的内容,不能全面思考问题,影响协商的实效性。利益相关者必须掌握全面的信息,相反,如果知道,协商结果只会被地方政府操纵。
3新时代我国政府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3.1在政府决策中采用大数据技术
传统政府决策由于缺乏大数据理念,导致决策理念落后于市场,无法利用新技术辅助决策。信息时代数据传播非常快、数据种类多样,传统决策机制在信息获取、处理、传递上存在很大的局限,在政府作出相应决策时,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找出问题。在政府决策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推动政府决策机制变革升级,凭借更加全面的信息数据,让决策方法更加多元、决策内容更加全面。利用大数据可以对决策对象信息进行全量采集、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实现事先预测、事中感知、事后反馈。大数据技术可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精准性,根据决策方向、决策内容,通过数据的融合分析得出合理结果,让政府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化、更具针对性。
3.2建立智囊团是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保证
智囊团、思想库是保证行政工作高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建立健全稳定和动态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前瞻性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思考。智囊团队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经常性的进行调研,发挥智囊团专家学者重要作用,确保决策科学、民主、依法、有效、合规。因此,在组建智囊团,思想库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专业领域水平高、能力强、有工作热情的专家加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行政决策的参与度,要经常性听取群众的意见反馈,同时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实现行政工作的科学与民主决策。
3.3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加强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要构建数据共享开放标准规范,明确数据使用方式、范围边界、权利义务等,完善数据分级分类体系和数据共享开放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政务外网、政务云、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等基础信息化设施,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共享和使用。二要推动数据精细化治理,形成数据目录与各部门业务职能全映射的关联图谱,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
3.4建立协商成果的监督落实机制
首先要完善体制内的监督,将协商成果的实施和监督机制纳入法律,实现基层协商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公开透明地制度化的法规保障政策实施协商的全过程,并将实施成果与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相结合。地方政府也要自我监督,对基层群众提出的利益诉求及时反馈,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并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的理由。第二,发挥体制外监督的作用,基层人大和基层群众,以及新媒体要认识到自己的权利,监督协商成果的转换与否。基层群众要善用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等进行监督。地方政府应该对公众有疑惑的地方立即进行调查验证。新媒体应利用舆论的力量约束地方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协商后通过问卷调查等,对协商主体进行评价分数,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评价。协商结果还应建立责任机制,将协商成果的实施与地方政府的成果审查相结合,对不执行、伪装执行等进行惩戒。
结束语
总之,如果能在建立起考评和监督长效机制、完善科学化的中层制度设计基础上,不断提升社会自组织能力和公共理性,就能有效地健全协商制度,丰富协商形式,拓宽协商渠道,确保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娜.大数据背景下的行政决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9(13):77-78+81.
[2]靳涛.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探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05):21-26.
[3]宋慧宇.政府治理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8(03):202-209.
[4]卢文超.政府决策如何向智库借智[J].人民论坛,2017(12):46-47.
[5]董文武.政府决策民主化视阈下民主党派履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